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悬崖上的古“楼盘”有地暖床推拉门

华商报 2011-02-27 18:53 大字

探秘陕北之二

窨(yin)子,是古代陕北人为了躲避战乱、匪患而在悬崖上建造的一种“人防工程”。六七十年前,陕北人无人不知窨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改善,窨子这种战时为陕北人提供避难的特殊建筑,已逐渐被人所淡忘。2010年,历史学者在延安发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窨子群,将人们的视线又拉回到明代以前。透过这座设计精良的“空中社区”,人们仿佛看到了陕北动荡历史的过去。然而这座建在悬崖上、能居住数百人的古代“空中社区”,不论从规模、数量、年代上,都与陕北常见的窨子有所不同,尚有很多待解之谜。

古时陕北的“房地产开发”除了挖窑洞,还有一种特殊的人居工程——— 它不是建造在平原川道,而是开凿于地势险要的悬崖峭壁之上;它不是简单的居住场所,但却能在危急时刻保全人的性命。在陕北,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建筑叫做窨子。

大盘推介

悬崖上抠出的“空中社区”

沧海桑田,窨子,这一陕北独有的人居景观已经越来越少,有时会在一处山崖上看到三三两两的被废弃的窨子,破败不堪。然而,在志丹县杏河流域祖师山上,不久前却发现了一处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窨子群。如果说某处由两三个窨子构成的居所,还无法与“房地产开发”画上等号的话,那么这处绵延一里长,层层排列分布,至少4层楼高的窨子群,怎么看都像是古人盖的一所“大楼”。我们也姑且将之称之为“古代杏河窨子群小区”。

日前,记者从延安驱车约110公里,来到位于杏河边上的杨崖沟村。放眼西望,祖师山陡峭山壁上的窨子群便现于视野。60余孔窨子,共分4层错落有序地镶于悬崖之上,远望宛若一座嵌在山崖上的“空中楼阁”。按一孔窨子容纳4人计算,祖师山上的60余孔窨子,至少可容纳200多人居住。这样的规模与现代的一幢多层居民楼相当。

小区户型

一室开间、套房、复式结构

走进窨子群内部,一些建筑风格与现代住房户型很类似:有一个窨子构成的大开间,有两个洞并联、有点像现在的套房,中间有连接的洞口,一人可以团身出入。另外还有小洞相通,应该是传话的通道;有的是上下两层或三层,很像现在复式结构的楼房,上下都用过洞口连接。一般这种上下的复式结构,上方是卧室,下方是厨房(有长期烟熏的痕迹为证)。窨子内部大小不等,多在15平方米到20平方米之间,高度在1.9米到2米之间,很宽敞。

装修风格

推拉门、地暖双人床、壁灯

从窨子入口的凿痕看,有装过门的痕迹,并且是双轨道。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杜林渊教授介绍,可以看出,当时装的是推拉门。最显著的地方就是盘有陕北人现在还在使用的火炕,与现代的双人床尺寸接近。火炕内的烟道清晰可见,类似现在的地暖系统。墙上灯窝呈三角形,有明显的烟熏痕迹,相当于现在的壁灯。

综合配套

地上“车库”、可拆卸楼梯

众多窨子中,有间窨子虽有20余平方米大小,但却无烟熏的痕迹,也没有土炕等设施。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专门从事陕北历史研究的教授张小兵推断,这间窨子是议事厅,功能就相当现在的会议室。有的窨子高度明显矮一些,同样没有烟熏的痕迹。张小兵分析说,这很可能是仓库。

更惊奇的是,这个悬在半空的窨子群内,竟然设有马厩,马厩是套间,可以看到凿刻的马槽,从20余平方米的面积和两个2米长的马槽来看,可以养4至6匹马。马匹是当时的代步工具,这间窨子当然就是现在的车库了。只不过,现代社区的车库建在地下,而这里的马厩则建在最高处。

在窨子群一侧有一条通道,连接着一处山涧,显然是取水之用。只不过,这处山涧早已干涸。连接窨子群的秘密就是外部岩壁上下密密麻麻排列的两行孔穴,将一根根木棍插入小孔,形成支撑面,再铺上木板,就是可拆卸的简易楼梯,人可以在上面行走、串门。

人防工程

瞭望孔、逃生秘道、天然护城河

窨子的主要功能还是用于躲避战火和匪乱,祖师山上的这处窨子群也是一处人防工程。每个窨子都有长宽均约30厘米的方形孔。专家分析,这些方孔是瞭望孔,视野很开阔,可以将整个杏河川道尽收眼底。窨子群西侧还发现一个人工凿刻的秘密通道,张小兵教授分析,这是条逃生秘道,一旦窨子失守,可以从此秘道逃往后山。

窨子群选址一般依山傍水,除了依托险峻的山势,还要凭借河水作为一道防御屏障。现在的窨子群下方是淤泥经年累积形成的耕地,而在窨子群建造的那个时代,山崖的下方是杏河的大河奔流,构筑成天然护城河。张小兵推测说:“要想上窨子,需先放下过河吊桥。后经守卫引至通道,攀岩而上,方可至窨子群内部。”

张小兵教授说:“既然窨子是用来躲避战乱和匪患的一种避难场所,一般都会建造在比较隐秘的地段,并且大多是三两相连,可祖师山上的这座窨子群,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将60余孔窨子建在一起,而且选择建造在祖师山,与古代途经此处的官道相邻,两者之间仅隔一条杏河,很容易被发现。”

张小兵说,这处窨子群如此招摇,与其说躲避匪患,不如说是武力威慑。应该说,窨子仍以防御为主,只不过这处窨子规模大、人员多,也有震慑对方的功能。

■待解之谜

如此浩大工程怎样做到?

祖师山窨子群这一令人惊叹的古代建筑工程,目前还留下很多未解之谜。

年代之谜 建造时间无法确定

这座大型“房地产项目”,目前还无法确定建造年代。当地传说,这座窨子群是唐僧取经时凿建的。而居住在窨子群附近78岁的村民杨柸富说,这座窨子群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我还是娃娃时,就听我爷爷说,在他小时候为了躲避土匪,家人曾带他在里面住过。”

张小兵教授则表示,根据他们的实地考察,初步分析这座窨子群不应该是近代的产物,它的建造年代可能是明朝以前。不过,“根据窨子四壁的烟熏痕迹判断,它或许在民国时期还有人使用。”

“开发商”之谜 三名门望族联合建造?

规模如此巨大的窨子群的建造,单靠一两个家庭是无法完成的。那么,其究竟是政府行为还是民间自筹呢?杨柸富老人说,他曾听村上老一辈人讲过,这座窨子群是由在当地财力雄厚的张家、刘家和另一户名门望族联合建造的。张小兵教授也基本认同杨柸富的这一说法。

据张小兵介绍,民国以前的陕北,多由地方豪强实际控制,官方为了更好地掌控这一地区,往往会册封地方豪强一定的官衔,由其代为管理地区事务。由此可以推断,建造如此规模的窨子群,只能是当地的一些财力雄厚的亦官亦民的名门望族。至于建造窨子群所需要的资金,张小兵认为,很难界定,有可能是民间财力,也有可能是官方财力。至于开凿窨子所需的人力,这些亦官亦民的名门望族,有钱有权,可以随时招募当地百姓做劳力。

建造之谜 即便在现代也是难题

然而,即便是不差钱、不缺人,要在悬崖绝壁上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放在今天都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而建成后,遇到紧急情况,数百人的队伍如何在短时间进入窨子,包括马匹、物资是如何运上悬崖的?古人是如何解决当时的人流和物流难题呢?这成为现代人难以破解的谜。

■窨子背后

陕北金戈铁马的历史

张小兵教授说,这处窨子群集中说明了陕北的历史、地貌、人文等特点。历史上,陕北地处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的过渡地带,烽火连天,兵祸不断,从秦至清战争几乎是一种生活的常态。陕北自然条件较差,天灾也是无朝不有,以明代最烈。兵灾天灾肆虐下,陕北又产生了另一个灾难,那就是匪患。匪患是祸害陕北人民最多最重的灾祸。陕北地处荒僻,朝廷鞭长莫及,疆界时常变化,主宰不时易主,这就是产生匪患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陕北百姓,天灾好防,匪患难御,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建窨子。因而,较之一般的窑洞,窨子这个建在石壁上的洞穴,更能反映陕北动荡历史的过去,也更能代表陕北的人居特征。而杏河窨子群更是其中的翘楚。

现今,匪患不在,失去了避难功能的窨子成为一段历史,但它的没落,反衬出今天的太平和谐以及中华民族融合的脚步。因而,窨子既是陕北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了解陕北人文传承的重要依据。

据悉,陕北像杏河窨子群的历史遗存还有几处,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比杏河窨子群规模更大的窨子群落。但目前还缺乏大规模的研究和保护。张小兵教授说:“祖师山窨子群附近修建的一座大水库,形成的淤泥经年累积,让高耸的祖师山‘矮了不少\’,淤泥淹没大约有一二十米的山崖。这也让山崖上的窨子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雄奇险峻。”

我们频繁使用房地产这样的话语体系展现窨子群,是为了让我们不要漠视身边还能看得见的历史。不让它一点点地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中!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波 梁军 文/图 

新闻推荐

陕甘宁革命老区青少年足球联赛开幕

2015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陕西分会场暨第一届陕甘宁革命老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昨日在陕西省吴起县拉开帷幕。据华商报记者了解,本届赛事共有来自三省四市八县的12支青少年代表队参赛...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