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岸边苹果红
又到一年收获季,宜川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行走在宜川县的黄土塬上,大大小小的果园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香气四溢。果农们穿梭往来采摘、装箱,脸上洋溢着喜悦。
小苹果做成大产业
10月12日一大早,宜川县秋林镇瓦俭行政村宋家村民小组村民宋志文刚吃过早饭,就和妻子来到自家的苹果园,认真查看苹果长势,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趁着天气晴好,他们抓紧时间采摘成熟的苹果。
60岁的宋志文种植苹果已有30个年头。他说,今年的苹果口感特别好,前期干旱,苹果糖分含量高,后期雨水充足,个儿大。“我家种植12亩果园,今年套了13万袋。现在市场价是每斤3块多钱,预计能收入12万元。”宋志文高兴地说。
眼下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走进果林,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采摘,有的装箱,有的搬运……丰收的喜悦挂在了每个村民的脸上。
地处黄土高原的宜川县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这里土质好、生态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苹果个儿大、色艳、质脆、味美、耐储藏、无公害,苹果品质誉满全国,果品远销海内外。
据县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宜川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51万吨,产值超过23亿元。
示范园引领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双矮化密植苹果树与传统的果树相比,不仅亩产量高、果实品质好,而且采收不用高梯、修剪不用上树,方便各种机械化操作,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在宜川县英旺柏塔矮化苹果扶贫示范基地,陕果集团宜川分公司总经理李卫说。
走进苹果示范基地,一根根整齐的水泥立柱间,拉起了一片片铁丝网,一棵棵矮化苹果树依柱而立,红彤彤的苹果点缀其中,形成了一面面挂满果实的“苹果墙”。
2018年,陕果集团宜川分公司围绕农村“三变”改革,结合英旺乡柏塔村实际,采取“支部+公司+基地”模式,将大量村集体闲置土地流转入股,先后投资846多万元,完成篱架系统、灌溉系统,道路硬化、通水接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300亩双矮化扶贫产业基地。
“该基地经过两年的示范种植,今年预计产量达15万公斤,产值100万元。”李卫介绍说。
地结富裕果,荒山披绿裳。示范基地的建成,不仅让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更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组果农们到这里“取经”,引领全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苹果,已成为宜川一张亮丽的名片。
“云端”销售让好苹果香飘万里
“宜川苹果个头大、口感脆甜、绿色健康,老铁们快下单了……”在陕果集团的陕果集市门店内,员工刘丹正在直播间卖力地向粉丝们介绍着宜川的农特产品。
“网络云端销售苹果效果特别好。目前通过832消费扶贫网和抖音平台,我们已销售价值130多万元的苹果。”李卫说。
疫情期间,网络直播带货成为拉动消费的“宠儿”,很多企业和果农也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作为宜川农特产品销售的领军人,李卫认为网络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是非常接地气的销售形势,而且有巨大的潜力。“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完全是两回事,我向同行请教如何做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从直播的话语和技巧到产品的包装、发货、运输都要好好学习。”李卫说,“现在‘线上’销售农产品基本一天一车,都是发往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
为了更好地拓展苹果产业发展,陕果集团在秋林十里坪工业园区建设5000吨气调库1座、4.0智能选果线2条、3500平方米选果车间1间,有效解决了鲜果储存问题。
在主抓苹果产业的同时,该县还坚持把果品包装规范、营销网络建设、宣传推介作为做精苹果品牌的主要途径。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果农”“企业+基地+超市”“合作社+企业+基地”“互联网+公司+农户”等现代营销模式,提高苹果产业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让更多特色农产品搭上网络销售“快车”。
新闻推荐
●安延清(右)在指导果农务果近日,在宜川县壶口镇曹家庄村委会里,安延清正在为70多名果农培训秋季果园管理技术和苹果销售...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