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人在山村” 记宜川县云岩镇叱干村第一书记张战利

延安日报 2019-12-30 10:53 大字

通讯员 李文振 本报记者 雷荣

“平时就住在大队部,一有时间就在各家跑来跑去,看谁家有什么困难、哪家需要什么帮助。”一提到张战利,宜川县云岩镇叱干村的村民们纷纷夸赞。

张战利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派驻宜川县云岩镇叱干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7月,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张战利扎根叱干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重新发动“火车头”

叱干村,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辖244户88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29户63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2273亩果园和外出打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群众生活得十分艰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战利清楚,要激发群众生产致富的热情,就必须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当时,村上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开会议事都是坐在村干部家炕沿上,党员学习从来就没搞过,这哪能成?”张战利回忆说。

为改变这一现状,他积极向县委组织部申请,说明情况,为村上争取到党员活动室建设项目。党员活动室建成后,村上没钱买任何办公设备,他又多方协调,从省植保站争取到了5万元,为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党员活动逐渐健全规范起来,各项活动陆续得到开展。“多亏了张书记的跑前跑后,才为我们争取到了资金,建起了自己的活动阵地。”叱干村党员们无不高兴。

为了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丰富党员的文化生活,2016年,张战利组织全体党员赴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参观完后,70岁的老党员刘世奎难掩激动:“我入党四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出去过,是你带着我们走出去,开了眼界。”

通过一系列外出考察和组织活动,党员们逐步领会了扶贫政策实质,调动了他们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摘穷帽的积极性。

拼出来的好日子

“只有彻底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张战利始终坚信,只要贫困户思想上有了脱贫的干劲和冲劲,其他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张战利就走访群众详细调研,产业结构、集体经济、村民收入来源、家庭致贫原因,一一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他认真分析研判,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年度脱贫规划》。

为改变叱干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张战利争取单位省植保站,先后投资30多万元,硬化了村上的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结束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和晚上摸黑赶路的历史。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等活动,叱干村的文化广场建成了,图书室开放了,信号塔建起了,村里老人没事时就锻炼锻炼身体,年轻人农闲时看看书、上上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在推动叱干村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上,张战利从保产量、提质量两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争取到全省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建设项目,通过搭建防雹网、安装杀虫灯、推行农药化肥科学安全使用技术等。

同时,他积极探索“帮扶单位+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发展村域经济组织。成立了宜川县金田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了10万元资金,购置了农用三轮车、打药机械和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并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免费为贫困户打药。

“要不是他这样拼命干,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村民们高兴地说。

父母妻儿的“陌生人”

2016年7月,宜川县遭受特大冰雹灾害,全村果园损毁严重。灾情发生后,张战利和村干部们一边安抚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一边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组织企业捐款、捐物,帮助群众共渡难关。

“太感谢张书记了,要不是他,我们全家当天晚上就泡在水里了。”村民付永峰逢人便说。原来,付永峰家的屋顶被大风刮走,屋内四面漏雨,但没钱买塑料布遮挡屋顶。眼看着当天晚上将有暴雨。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战利急忙赶到付永峰家,掏出300元钱给他,让他赶紧买塑料布,趁下雨前处理好屋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叱干村群众吃水特别困难,先要将沟里的泉水用水泵抽到村头的水窖里,再由村民拉回家使用。2017年4月,一场大风挂断了高压线,烧坏了变压器,没电抽不成水,全村陷入“水饥荒”。张战利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购买新的吧,几十万元的价格,村里根本拿不出钱来。”于是他跑到县城找电力、水利等部门,经过多番努力,终于争取到一台变压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他为村上老人去世送过葬,为盲人儿童家庭慷慨解囊,为患病老人求医问药……四年的扶贫路,张战利成了叱干村民的亲人,却成了家里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对手臂骨折住院的70岁老父亲、面对小升初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儿子、面对两岁多无人照管的女儿,面对日益操劳累到的妻子……面对所有的亲人朋友,张战利只能内疚地说一声对不起。

“不是我不想家,因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队;不是我不爱父母妻儿,因为扶贫攻坚战场上我不能当逃兵。妻儿是亲人,叱干村的村民也是我的亲人。”张战利动情地说。

新闻推荐

回乡创业天地宽 开办农场带民富 记宜川县创业青年高涛

●高涛饲养的羊子通讯员李文振本报记者雷荣12月20日,跑完了“生猪销售”业务的高涛,驱车来到宜川县丹州街道北窑村的高...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