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果农张殿英的苹果情

西北信息报 2019-11-22 07:52 大字

在诗人的眼中,秋是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萧瑟季节。但在农民的眼中,秋却意味着收获,意味着满满的喜悦。11月7日,延安市宜川县交里乡南岭行政村的果农张殿英正在果园里一边处理着下架苹果,一边讲述着他的喜悦。

 从“200”到“2000” 迈出务果第一步

“尽管今年市场不景气,但我家的20多亩果园仍然能收入40多万元哩,比起过去种植小麦、烤烟,收入翻了上百倍。”回忆起年轻时候的苦日子,张殿英由衷的说到。年轻时的张殿英,是村里种粮的一把好手,但仍摆脱不了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只能勉强维持着收成和半饱的日子,而且还要看年景,日子过得很是艰难。随后,张殿英又在地里种上了烤烟,烤烟是个技术活,比起小麦来工序虽然复杂了很多,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但每亩也就200多元。

直到1993年,张殿英开始把目光投向苹果,但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苹果这个新型作物并不被接收,甚至有人将之编成顺口溜:“羊上千、牛上万,种下苹果填猪圈……”面对质疑,张殿英并没有放弃,当年秋天就雇了推土机推壕、整地、选苗,与自家兄弟一起建了55亩果园,2004年挂果当年,每亩收入竟达到了2000元,比过去整整高了10多倍。

 从“2000”到“20000” 精细管理出效益

收入提高了,但张殿英并未就此满足,2005年,五十三岁的他随团到日本,学习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也就是这次外出学习,使他认识到了自家的亩株数稠、株枝稠、苹果稠的“三稠”问题,回来后,就对自家的果园来了一场“革命”。实施“摘帽子,开窗子,脱裙子”等大改型技术。当时,他的几个兄弟都不能接受,邻里乡亲们也说他从日本回来后变“疯”了。

在兄弟们和乡亲的阻挠下,张殿英坚持改造了10亩果园,做样板,信不信,来年看效果。还苦口婆心地给大家讲道理:“咱要考虑长远打算,不要老想目前能收多少钱,而要像日本那样把果树能不能活到五、六十年甚至一百年,要使果子质量提上去才是关键。”

第二年,张殿英的果园,果子长得大,果形端庄,果质甜脆,优质果占到了70%以上,果商早早地包园定果,果价比其他人的果园的苹果高出两、三毛钱,每亩增加收入2000元。

“要想苹果长得好,还要科学合理施肥。”张殿英说到。近些年,他每年给果园每亩投入平均1600元的肥料,主要是以农家粪和羊粪为主,同时搭配有机肥、菌肥、复合肥。肥料跟上了,果子含糖量高,果面干净,个儿也大,质量就是好,深受市场的欢迎。“连续七八年了,每年都能收入40万以上,每亩轻轻松松上2万。”提起苹果收入,张殿英是满满的自豪。

从种粮到务果,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管理,依靠着苹果,张殿英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窑,甚至在县城、省城买了房,给孩子也买了车,生活是越过越红火。近几年来,每当苹果销售完,他都会和老伴出去旅游,已经跑遍了上海、南京、厦门、海南等全国各大城市。回忆着苹果带来的变化,张殿英高兴的说道:“趁着还能跑得动,今年和老伴再去新马泰旅游一圈”。周腾 姜志平

新闻推荐

宜川 《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地方

宜川,顾名思义“宜居、宜游、宜业”之地。它地处陕北延安市东南部,北邻革命圣地延安、南倚古都西安,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