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就要“拔穷根” 记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

三秦都市报 2019-12-21 01:15 大字

左怀理了解蔬菜大棚情况左怀理与农户交流本报延安讯(记者崔亚樵)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玉关九转一壶收”气势磅礴的涛声中,在催人奋进的阵阵“斗鼓”声中,12万生活在黄河沿岸勤劳勇敢的宜川人民,将曾经长期以来如同“紧箍咒”一样套在头上的国家级贫困县的“穷帽”摘下来甩在身后,大踏步地向着康庄大道迈进。

“左怀理书记在给县直单位党员干部讲党课,晚上9点多可以结束。”记者来到宜川县采访时,宜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顺对记者道。“我们左书记工作非常忙,但还是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下班以后的时间到各个单位去讲党课。”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宜川县已形成30万亩苹果、4万亩花椒、3.4万亩果蔬大棚、13万头畜禽养殖的产业规模,助力全县6852户18414名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8%。用塬上种植苹果、花椒,川道发展棚栽的产业扶贫思路,2018年宜川县实现18414名贫困群众彻底摘掉了贫困帽,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利用塬上无污染、通风好、光照好的优势,我从1998年开始养蘑菇,但是一直是小打小闹。比如给蘑菇浇水,原来一直是人背着喷雾器喷洒水,在左书记的关心帮助下,解决了种植蘑菇困扰最大的难题——水的问题!原来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开着三轮车在沟里拉水,遇到雨雪天路滑,路上险象环生!2018年左怀理书记给我们解决了‘水上塬’的难题,现在我们给蘑菇浇水时,只要轻轻按动雾化设施按钮,三分钟就可以浇完一个蘑菇大棚,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我们的蘑菇也是供不应求,我打个电话,河南许昌的客商开着冷藏车上门来就拉走了,有多少要多少,根本不愁销路。”宜川县英旺乡高里塬村村民张新建笑着对记者道。

张新建在致富路上大踏步前行的同时,还带动了22户贫困户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户以打工和年终分红的方式取得每年每人1.8万元的好收入。目前,张新建有蘑菇17棚(15亩),苹果8亩(年产2万公斤),13亩核桃,善于钻研的张新建还买回了相关设备,对蘑菇进行深加工,新投入生产设备制成的绿色食品“香菇脆片”正在推向市场。

“我家100平米的房子,我个人才出了1万块钱,就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了我们的左书记真抓实干,让我们王湾村旧貌换新颜,如今我们村的特色美食、网红桥等各种休闲游乐设施,让如今的王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新村、富裕村。”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王湾村村民张玉成憨厚的笑着对记者道。

在号称宜川苹果第一村——云岩镇辛户村的苹果园里,左怀理对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强调:只有生产出高端的苹果,才能进入高端的市场!只有做大做好苹果产业及苹果产业后整理这篇“文章”,才能实现更快致富的梦想。张延刚给左怀理汇报说,今年苹果丰产,大家是“先喜后忧”,担心苹果卖不上好价钱“果贱伤农”。但前期出现销售难题后,县乡干部与群众合力出谋卖苹果,辛户村依托发展苹果产业及苹果产业后整理,引进法国4.0智能选果线,较好地延续了苹果产业发展,发展后劲十足。

“全县47个贫困村,我平均每个贫困村至少去过5次。宜川全县47个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左怀理对记者道。

上个月,左怀理还应邀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一带一路”信息产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两次上台宣传推介宜川县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在《中国请你来》的地方推介演讲中,左怀理围绕宜川旅游、果业、教育、生态、文化五张名片,宣传推介了宜川,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宜川县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让贫困户明白“扶贫不是养懒汉,致富就要自己干”,“自己跌倒自己爬,别人只能拉一把”的道理,将精兵强将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用真扶贫、扶真贫、拔穷根的扎实工作作风,让宜川人民甩掉穷帽,迈开大步甩开膀子走向小康。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来延开展平安陕西建设民主监督调研

本报讯(记者王静)11月11日至14日,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带领由省政协委员和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部门相关同志组成...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