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布局谋发展追赶超越争上游 宜川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纪实

三秦都市报 2019-11-01 03:23 大字

壶口斗鼓昝家山新村宣传文艺演出招商引资活动古渡口小镇壶口瀑布 夏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东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总人口12万。是黄河之滨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名县。

宜川县先后被命名为“对外开放县”“花椒之乡”,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中国最美自然景观旅游名县、中国最具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名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等40多项荣誉。境内有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的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和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建立体制机制夯实全域旅游创建基础

为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宜川县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宜川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和旅游局、旅游警察、旅游法庭及旅游工商大队的“1+3”旅游发展管理模式,形成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权责明确的旅游工作领导管理体系,统领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宜川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宜川县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将旅游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推动旅游工作向纵深发展;将全域旅游创建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提高了考核权重,加大了考核力度,对于部门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季度及年终考核和表彰奖惩,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

完善旅游规划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宜川县充分发挥规划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先导作用,完成了《宜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宜川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延安市第一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的县区。聘请陕西建筑科技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中心景区详细规划》初稿设计。制定了《宜川县旅游带动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等旅游带动脱贫方案。为了使这些规划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特别邀请了延安市沿黄旅游带规划、沿黄公路宜川过境段规划、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等人员讨论对接,同时与城建、交通、农业、果业、林业、电子商务、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形成了“一核一心两环三带四区五镇”县域旅游规划体系,为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提供科学规划支撑。

打造核心景区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一是重点推进核心旅游产品的开发。投资8.6亿元推进壶口景区区间车运营、4D影院、游客中心改造、黄河古渡口小镇、观瀑舫改造等五个重点项目建设;重新编排《黄河大合唱》,全年累计公演400余场,近180万人次观看,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二是以城市建设和景区基础建设为重点。宜川县加快道路交通、基础服务、公共标识、绿化美化等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对全县旅游公厕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已完成新建改造旅游厕所45座,在建2座;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接待中心、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人行步道维修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新建了停车场、观景台、标识牌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并依托沿黄公路通车有利机遇,编制了县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规划,规划了沿黄公路至蟒头山等旅游公路和26条村级旅游线路,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正在变为现实;实施了壶口景区标识标牌提升工程,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337块,增设垃圾箱30个、休闲凳11个;完成了宜川县旅游数据中心的主体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县域旅游数据中心成功实现与各景区旅游数据全面对接。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羊家庄旅游示范村、昝家山旅游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高柏山知青苑酒店、古渡口小镇民宿正式营业;规划建设沿黄观光路旅游观光服务点9个,井家村、坪佐村、岭玉村3个苹果观光采摘点和丹州高湾、“月亮湾”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建成;完成了宜川县南入口丹州旅游驿站工程建设项目。

树立旅游形象助力全域旅游品牌升级

按照“紧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唱好四季歌,打好节日仗”总体要求,宜川县全面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广泛开展媒体宣传,与中央7套合作制作的微电影《爱在宜川》、在旅游卫视拍摄播出《大美宜川》好评如潮,第五届中国微电影大典金蜂鸟奖评选中宜川县参选作品——全域旅游、苹果产业形象微电影和宣传片《苹果美娘》荣获最佳编剧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电视媒体累计播放宜川旅游新闻500余条(期);在新华网、凤凰网、宜川旅游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和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纸媒累计刊播发送宣传资讯5300余篇;在延安新区和包茂高速沿线等地累计设立宜川旅游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156块,形成了“铺天盖地”的旅游宣传生动局面,宣传宜川旅游,讲述宜川故事,传递宜川声音。同时,把宣传营销与节庆活动结合,适时举办了元宵节文化旅游秧歌展演、“老外看壶口,共育友谊林”“爱在牡丹园·情定母亲河”“庆七一”千人黄河大合唱等文化旅游活动,组团参加了丝博会暨西洽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各类节会,大力宣传宜川文化、推介宜川旅游,宜川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优化旅游环境营造全域旅游大美环境

一是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旅游推荐接待单位”和“星级农家乐”“优秀导游”等评选活动。在涉旅行业深入开展“创树标杆、典型示范”评优树模活动,累计发展三星级酒店8家,“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家,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邀请延大教授,联合市旅发委、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先后组织举办全域旅游发展暨涉旅行业品质提升培训、全县讲解员培训、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专题培训、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和民间艺术培训班,就服务礼仪、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知识培训,累计开展培训活动40余期,培训涉旅从业人员1.5万人次,涉旅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全力开展以城区、景区、旅游沿线为重点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开展专项整治及明察暗访52次,检查涉旅经营场所572个,下发整改通知书63起,全县旅游环境明显改善。建立旅游投诉平台、企业红黑榜制度及文明旅游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及专项整治,阻止违规揽客180人,接受并查处游客投诉案件60余起,旅游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四是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及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原则,形成了以壶口景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宜川县博物馆、凤翅山牡丹园及蟒头山森林公园等资源为核心,云岩历史文化名镇、秋林抗战文化重镇、羊家庄黄土民俗风情苑、昝家山鼓舞文化传承地、太平特色窑居古村落、桃枝村自然生态古村落6个村镇协调发展,壶口斗鼓、宜川胸鼓、宜川秧歌、蒲剧等百花齐放的民间艺术氛围。

五是以“2+1”三城联创为抓手,多次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城乡督查卫生,联创办结合反馈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治理主要旅游区、旅游廊道、旅游村镇周边洁化绿化美化,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守住绿水青山,建设大美宜川。

六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宜川县高起点编制扶贫实施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云岩历史文化名镇、秋林抗战文化重镇、羊家庄黄土民俗风情苑、昝家山鼓舞文化传承地、太平特色窑居古村落、桃枝村自然生态古村落6个村镇旅游脱贫产业发展规划,策划旅游建设项目8个。促进贫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对全县服务行业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雇佣贫困户到景区、景点、宾馆、酒店以及农家乐等地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将贫困户果园首批纳入采摘园示范点,让游客现场采摘直接销售,提升果园附加值,促进贫困群众果业收入增长。壶口文旅公司在人员招聘中优先吸收了20多名贫困户和农民工,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壶口昝家山、羊家庄组织群众组建壶口斗鼓队伍,利用民俗文化展演配套篝火晚会为游客进行演出,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在两个村常态化开展壶口斗鼓表演,既能增加旅游示范村的吸引力,又增加了群众演艺收入,将民俗文化转化为促进群众增收的一项产业。

在系统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宜川县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完善旅游规划为引领、开发旅游产品为核心、树立旅游品牌为助力、优化旅游环境为保障,全力推进旅游全域化布局,全景式打造、全业态融合、全社会参与,旅游业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域发展的良好局面。刘琳丹

新闻推荐

深学细照笃行 真信真用真改 以群众满意的“硬尺子”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中共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县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