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天地宽 新居新业新生活 宜川县昝家山村移民搬迁见闻
本报记者 思博海 班姣 延媛
4月23日一大早,宜川县壶口镇昝家山村的村民杨志峰就忙碌了起来,和工人们一起忙活着重新装修自家酒店。
谈到酒店的生意,58岁的杨志峰高兴地说:“一年比一年好,2016年赚了6万多元,前年赚了10多万元,去年赚了20多万元。今年装修酒店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吃饭、住宿。”
和杨志峰一样,该村村民兰管云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经营民宿生意的他,能忙碌一整天。杨志峰告诉记者:“现在已经进入旅游季,来的客人比较多,房子基本每天都能住满,一间收费70元,一天收入大概有400多元;赶上假期的话,房价高一点,一天能收入1000多元。”
提起自家的现状,兰管云格外满意,“现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都好了,收入也高了,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杨志峰、兰管云所谈到的幸福生活,在5年前他们想都不敢想。昝家山村老村位于黄河峡谷地带沿河的半山上,土路,十分崎岖蜿蜒,村民出行基本靠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公路旁。这里的苦,用该村村支书兰天刚的话来说:“种地靠的是老天,吆着毛驴下沟滩;吃的全是含氟水,牙黑还是罗圈腿。”
就是这样艰苦的地方,当时住着73户218人。
2009年,昝家山村借着移民搬迁的东风,开始盘算起“挪出穷窝”。为了给全村人选个好的落脚点,兰天刚可谓是费尽心思。“我不能让大家伙从一个穷窝挪到另一个穷窝,所以必须找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地方。”最终,昝家山村的位置选在了距离壶口瀑布景区不远的川道位置,也是前往景区的必经之地。
2014年,昝家山村71户人搬迁到新村,住进了二层小楼房,依托壶口景区,致力于提供旅游服务。这里的“水土”真正养活了昝家山村人。
走在昝家山新村,记者见到村庄整洁干净,每家每户都挂着酒店或餐饮的招牌,酒店房间按照宾馆标配,小而精致,餐饮以地方特色菜为主,村民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他们都说现在的生活感觉和做梦一样,很高兴、很幸福。
目前,该村有27户群众在移民新村开设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平均月收入1.5万元;15户群众开办旅社,平均月收入5000元;30户群众将房屋租赁给能人大户,月收入3000元以上,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65人。
新闻推荐
2018年5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延安市黄龙县。新华社记者邵瑞摄□新华社记者沈虹冰姜辰蓉姚友明粉嫩的山桃花、娇艳的山杏花,...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