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扶贫当家事把村民当家人 记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第一书记冯冠杰
本报记者王雄通讯员李星棋
从延安到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单程200多公里,要翻越几座山,且山路崎岖,这是冯冠杰必经的扶贫道路。2018年12月19日,记者采访时,冯冠杰说:“郭东村人一日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这里。”
半年前,延安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冯冠杰刚到郭东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引来村民们的猜测:“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能了解农村的情况?”
如今,冯冠杰习惯坐在村民家的炕上,和村民拉家常,一起谋划郭东村的未来。许多贫困户就是在和他唠嗑中,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郭东村距宜川县城50余公里,山大沟深,全村520户1512人,有贫困户18户41人。村里的耕地大部分为坡地,自然条件非常艰苦。
冯冠杰到任后,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困难情况。邹灵各老人是村里的贫困户,70多岁的她和老伴儿都患有脑梗,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冯冠杰对这家人格外上心,一有空就到老人家里看看。一来二往,老人看着冯冠杰觉得特别亲。
一天傍晚,邹灵各正在家里做家务,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脑海里蹦出来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冯冠杰,就让老伴赶紧打电话。不到5分钟,冯冠杰就和村党支部书记赶到她家,一起把老人扶上车并送到镇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邹灵各老人脑梗犯了,幸亏及时送来,不然会很麻烦。
集义镇有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郭东村的许多孩子在这里上学。学校300多名学生里,有60多名贫困学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冯冠杰发现,这所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孩子们就学条件艰苦。教育扶贫在这里显得特别迫切。
在冯冠杰的努力下,延安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后为集义镇九年制寄宿学校新建了营养餐储藏室、淋浴间、宿舍楼卫生间,并联系延安实验小学与集义镇九年制寄宿学校结对交流。“冯书记整天忙着郭东村的脱贫致富,还惦记着贫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集义镇九年制寄宿学校校长袁景林感激地说。
2018年9月17日,秋雨绵绵。在延安通往宜川的309国道上,冯冠杰冒雨驾车赶往产业培训现场会。路过一个急转弯,车子一下子滑出路面,翻了几个跟头后,被一棵大树逼停……
郭东村党支部书记王抗伟和几个村民闻讯赶到现场时,冯冠杰头发凌乱,额头有一块明显的伤痕,衣服烂了多处。车祸后,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冯冠杰要休养一段时间。然而,一周后,冯冠杰又出现在郭东村。当大家劝他多休息几天时,他笑着说:“村里还有好多事要做,实在放心不下。”
冯冠杰经常开车往返延安和宜川,为郭东村“跑腿磨牙”争项目。半年时间里,郭东村10公里通村路变成柏油路,23条生产道路全部硬化,91口集雨水窖建成投入使用……
如何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是冯冠杰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针对大部分村民观念保守、信息闭塞、“等靠要”思想严重,冯冠杰多次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探讨,立足郭东村实际,确定了“种花椒核桃,养蜜蜂养猪,养殖种植统筹推进”的扶贫攻坚发展计划。
村民畅向东家因孩子上学而致贫。经过几年帮扶,日子有了起色。畅向东看到花椒市场价格上涨,想发展10亩新花椒园,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而发愁。冯冠杰知道后,帮他申请小额贷款,协调互助资金3万元,10亩花椒园顺利建成。“等到新花椒园发展起来,家里一年就能收入四五万元。”畅向东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信心。
冯冠杰还协调延安市、宜川县科技部门技术人员,对郭东村产业户进行集中培训,引导村民建立富民花椒专业合作社,配备花椒烘干机和选椒机,免费共享宜川花椒商标,提升花椒产品价值。
种花椒、养猪、养牛……如今,郭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家有了脱贫产业,17户贫困户也即将顺利脱贫。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史超通讯员杨媛)今年以来,宜川县把苹果产业后整理作为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保鲜、...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