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计划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延安日报 2018-11-22 15:33 大字

宜川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00户8098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366户3303人。2018年,计划脱贫26个村1003户2699人,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今年以来,全县紧扣脱贫攻坚工作,过程扎实、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致富产业覆盖全。该县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确保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培育发展脱贫产业基地22个,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等产业5000余亩,畜禽养殖、蘑菇、木耳、羊肚子菌等产业遍地开花,光伏扶贫带动贫困户1329户,户均年收益3000元,连续受益20年,实现了贫困群众长短产业全覆盖。二是因村施策壮大集体经济。探索推广了“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扶贫新模式,建成“三变”改革示范点14个,带动贫困群众891户;为56个村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2246.9万元,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因户施法拓宽增收渠道。县“110”产业服务指挥中心建立运行,产业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人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贫困劳动力公益专岗、苏陕协作专场招聘、劳务输出等工作扎实开展,贫困群众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民生底线兜得牢。该县对因病、因残、因学、因无劳动能力致贫的,集中叠加社保政策予以救助,实现了贫困群众社会保障全覆盖。一是多管齐下保基本,特殊群体生活无忧愁。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等兜底政策全面落实,集中供养、入股分成等方式有效建立,累计发放低保金、生活补贴金1608万元,兜底贫困人口实现衣食无忧、生活无虑。二是多元资助促学业,贫困学生上学无负担。统筹政策扶持、社会资助“两方资金”,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连通”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贫困学生4580人次315.7万元;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机制有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三是多措并举强医保,困难家庭看病无顾虑。连续两年为所有贫困户免费购买了“五大保险”,累计赔付资金300余万元;“1+1+1”健康扶贫模式全面推行,贫困群众全科医师签约率达到100%;“四免一提一降”等政策有效落实,合规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贫困群众实现从“有病不敢看”向“病有所医”“看病不愁”转变。

农村面貌变化大。该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全面推进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基础先行巩固脱贫攻坚根本。集中推进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贫困村水、电、路、网、硬化、美化、亮化、村级卫生室、休闲广场、公共厕所等设施全面建成,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二是住房保障奠定美好生活基础。全力实施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549户困难群众喜迁新居,107户鳏寡孤独残老弱势群体得以在敬老院、幸福院安度晚年,1497户农村群众有了安全住房,贫困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望成为现实。三是优化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卫生厕所改造677户,垃圾仓、垃圾桶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建成清洁村112个、生态村7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9个,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成为农村新风貌。

群众脱贫动力足。该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树立“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新风尚。一是宣传鼓动,营造浓厚氛围。扶贫小喇叭、政策口袋书达到贫困群众人人有份,“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宣传巡演走进千家万户,文化墙成为贫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政策扶着群众干、干部带着群众干、舆论引着群众干、社会帮着群众干的良好氛围。二是教育引导,创树文明新风。设立了“道德讲堂”“诚信红黑榜”“善行义举榜”,教育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三是爱心激励,提振发展信心。建成爱心超市57个,贫困村全覆盖,充分发挥爱心超市在引导勤劳致富社会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贫困群众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

新闻推荐

把苹果卖到山东去! 本报记者 叶四青

“我在山东的威海、菏泽、济宁有3家农产品超市,卖延安苹果。”在宜川县丹州街道办柳树村,宜川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