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我之长使民获益背着“微肥”下乡的专家

延安日报 2014-10-23 22:39 大字

杨永春(左二)指导大棚生产

农民利益的守护者

杨永春出身农家,对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6年前,市农业监测站还负责着土肥监理等农业执法工作。2004年4月29日下午4点多,宜川县农业中心及5户果农反映,施用某公司生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后,果树出现病害迹象。接到投诉后,杨永春立即抽调主要力量,亲自带队,连夜赶赴宜川。看着将近34.1亩果园1781棵果树出现叶片卷曲、落花落果,甚至根系坏死、树皮干缩,部分果树死亡的情景;听着果农痛心激愤的流泪陈述,杨永春痛心疾首。“一定要查清原因,为果农挽回损失!”杨永春暗下决心。

第二天6点多,杨永春一行就马不停蹄,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100多公里山路,

逐园采集样品及照片。现场会诊,并及时提出挖坑取肥、太阳光解、增施有机肥、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有效减少了果农损失。

接着,杨永春和同事们放弃节假日,迅速将样品送往省内多个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检测分析,最终确认这是一起因肥料中氯含量过高,施肥又相对集中而导致的肥害案件。之后,杨永春多次与经销商和厂家进行交涉,并在宜川县召开了协商处理会。杨永春用确凿的证据与事实,对商家、厂家进行了批驳,最终迫使厂家和经销户一次性赔偿5户果农8万多元,对经销商作出停业整顿一个月的处理结果。

1995年以来,类似的案子杨永春已经处理过几百起,总共为农民群众挽回100多万元经济损失。他说:“农民不容易啊,绝不能让他们利益受损。”

杨永春始终站在土肥研究工作前沿,探索不同区域合理施肥配方,成功破解制约延安粮食生产、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土壤肥力瓶颈问题,为延安林果业、棚栽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事们称他为锐意开拓、领导有方的“领头羊”,农民们则称赞他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的领导,是为农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好专家。

在农田果园里,经常能见到一个手捧泥土往返其间的人,还时不时念叨着:“给果树、庄稼施肥,就像人一样,缺什么营养,我们就要给它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他就是市级优秀特派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杨永春。

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几年如一日,杨永春一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环监测、土壤肥料测配研究、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由于辛勤工作,多年来他荣获的国内省内奖项不计其数。但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一心研究施肥技术、使农民增收的质朴形象。

试验比对、研究施肥配方新技术的推广几乎是杨永春生活的全部。由于工作成

绩突出,杨永春2003年被任命为延安市农业监测站站长。上任伊始,他明确提出“围绕产业抓土肥、搞好土肥促产业、稳步推进增创收”的发展思路,并对工作重点做出调整,即加大对麦、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提高产量,为农业增产夯实基础;加大对果园土壤监测及施肥技术研究,提升苹果品质,为群众增收奠基;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督,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

苹果种植作为延安农业的支柱产业,全市果树面积超过300万亩。为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提升果品质量,杨永春积极引进、推广施肥新技术。2001年至2005年间,他参与主持了“钾肥推广应用”和“延安市苹果高效安全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这两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延安苹果园土壤培肥与施肥空白,促进了全市果园施肥技术革命。其中“延安市苹果高效安全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三年推广面积达125.9万亩,占全市苹果面积67.69%,

平均亩增产120.57公斤,项目区果农三年增收46413万元。现在,这一施肥技术在全市被广泛应用,成为果区群众增收的主体技术,提高了果园土壤质量,解决了制约延安苹果产量、品质的瓶颈问题,对全市苹果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张春鸽 实习生 覃月美

新闻推荐

太臃肿 忙减肥

宜川云岩镇整行间伐过的果园大龄果园榆林市今冬间伐10万亩苹果园本报讯(记者吴丽霞)这两天,宜川县云岩镇、秋林镇、丹州镇等一些果区活跃着间伐工作队的身影,果业技术员们身着迷彩装、手拿电锯在郁闭...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