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泉:化根雕为神奇袁芳 记者李瑞
四十多年的“寻根”岁月,数百件根雕作品。形状各异的木头疙瘩,在卢海泉的手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成为一件件形象逼真的根雕作品。痴迷在自己独特的根雕世界里,卢海泉心中有着外人理解不到的执着和快乐。
在宜川县集义镇卢海泉的家里,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根雕艺术品,摆满了家中的各个角落。这些根雕作品,或盘旋缠绕,显其阴柔之美;或自然弯曲,显其脱俗之丽;或孑然而立,孤芳自傲气度不凡;或巍然挺拔,豪放粗犷霸视天下。
“母与子”、“大肚弥勒”、“丹顶鹤”、“运动员”、“活佛济公”……一件件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构成了卢海泉的根雕世界。
“我就喜欢弄这些根雕,一辈子就有这点爱好!”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根雕,卢海泉笑着说。
今年67岁的卢海泉幼年时就喜欢刻刻画画,经常自己动手用简单的树根、树枝为小伙伴、老人刻印章、雕拐杖。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小有根雕功底的卢海泉开始利用自己会刻会雕的特长和手艺,动手自刻自印年画,然后拿到集上卖钱补贴家用。
1965年起,卢海泉先后在咸阳、乾县、商洛等地服军役。从服役到退伍,5年时间里,卢海泉没事就开始钻研雕刻手艺,闲暇时间还经常帮助部队的文工团刻版画、画宣传画,逐渐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1970年退伍后,卢海泉正式开始根雕
创作,一有时间,他就开始琢磨根雕的创作形象和工艺。卢海泉说,选择材料是根雕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得到造型奇特、富有意趣的树根,他经常带上锯子、铁锹,揣上几个馒头,独自一人到几十里外的山上“寻宝”,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每找到一根“好料”,他都兴奋异常,回到家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构思。每次发大水后,河滩的烂泥里有冲流下来的木头,卢海泉第一时间赶过去挑拣。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松鹤”、“白娘子”、“凤”等作品。1997年9月退休后,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根雕艺术的探索上,又先后创作出了“大象”、“鹿”等根雕作品。
在卢海泉看来,每件根雕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根雕作品赋予的意境也各不相同,需要作者有独特的构思。“为了构思作品,什么时候有了灵感就什么时候创作。就是半夜来了灵感,也要赶紧起床,要不然就都忘了。”卢海泉说,为了创作出一件好的根雕作品,他经常对着一个树根反复地观察、构思,有时候连着几天都吃不香、睡不稳,满脑子都是各种想象出的造型。他说,无论是在上山下乡的年代,还是上班工作、退休在家,自己就是割舍不下对
根雕的特殊感情。
在根雕创作中,卢海泉总是细致严谨,拒绝采用机械化的取巧手段,从树根的观察、审视、联想、取舍、加工、砂磨、上光、配座、题名,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全靠一双手完成。他说,自己的根雕都是用锉刀一丝一丝地锉,再用砂纸一层一层地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拼接镶嵌的印记,保证了根雕的效果。同时,卢海泉还创新发明了既有充分利用树根天然造型的“雕”,又有利用锯末和乳胶弥补树根缺陷的“塑”,把雕刻与塑造巧妙结合,使根雕艺术品更加完美。
卢海泉制作的作品多以小动物为主,40多年的时间里,共创作出了“凤”、“鹿”、“猩猩”、“鳄鱼”等200余件根雕作品。其中,
以自家小狗为灵感创作的作品“小狗——露露”是他最喜欢的作品。这件作品由椿木根制作而成,长1米多点,高80厘米,因工艺精巧,形象栩栩如生,已经被一名外地游客收藏。“看着自己亲手雕刻的作品被别人收藏,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卢海泉说。
如今,卢海泉的根雕在宜川县有了不小知名度。今年,该县举办的“壶口之星”才艺大赛,县文体局提前就向他预定了参展作品。另外,他的数十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我很喜欢做根雕,不光是闲着时候用来打发时间,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吧。这就是我的一个‘世外桃源\’。”卢海泉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媛)2013年以来,宜川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局问题,充分发挥政协自身优势,多层次开展政治协商,就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