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秋登蟒头山 人在旅途

延安日报 2013-11-28 16:20 大字

蟒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雄踞宜川县城东南48公里处,是黄河壶口瀑布的系列景点之一。据传,远古时期,大禹治水于此,遇一九头妖蟒,兴风作浪,吞食活人,使治水受阻。大禹携四员战将,将其制服,斩其首,葬于莽荡山劈华山峰一角重压以防复生。后来,山峰幻化,形若蟒头,故得名“蟒头山”。据《宜川县志》记载“耸起如蟒头,曾雷浓雾中,隐现巨龙矣。”

站在蟒头山腰,仰望顶峰,山峰高峻与天相接,峰顶上的松柏树木,随风上下舞动,气势壮观。爬上山巅,从蟒头山的走势看,很像一条巨蟒蜿蜒起伏。从地势来看,仿佛是利刃向天的一把神剑,两边全是悬崖峭壁,在剑刃上边建有庙宇。一条曲曲弯弯、七拐八转、顺着利刃飘逸而上,数朵云雾缭绕山顶,亮亮晶晶的一座人间神山,四壁险石。在神路的半山腰中,凌空修有东门。蟒头山以灌木森林为主,山山洼洼层峦尽染,千山万壑红遍,石花朵朵,犹如秀女出阁,给奇峰林海、梳妆山梁披上了晚霞。伫立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连绵,云雾缠绕,山天合一。近观之,松柏苍翠,翠绿、淡黄、深黄、浅红色点缀山林间,层林尽染。

首先来到了圣母殿。蟒头山诸庙宇属明清建筑,始建何时,无资考证。仅从山上最早的明代石碑记载:庙宇始建于明嘉靖43年,但这还不是山上最早的建筑。在建玄帝庙时发现有古时的庙宇遗迹,那么蟒头山古建筑庙宇绝不是四五百年的历史,而会追溯更远。蟒头山建筑群颇多,香客游人不断,香火旺盛,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圣母像端坐秀雅,沉静健和,面壁丰润,蕴秀慈祥,蛾眉细眼,直鼻小嘴,胸肢曲体,灵活分明。

蟒头山高峰峥嵘,天地咫尺吻苍穹。北峰,松柏郁郁,绿林成荫,路旁两边松柏成行,挺拔高大,主干笔直,林冠向下倾斜,如同向游客鞠躬行礼。几根横枝长达数丈,斜身垂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向游客热情招手。还有的就像一位风姿优雅的礼仪小姐,亭亭玉立地站在云山雾海之中,迎接四方游客。周边800多公顷的白皮松林,在全国实属罕见。古人曾以“叶坠银钗细,花飞香粉于。寺门烟雨里,混作白龙看。”的诗句来赞赏。

山上有戏楼一个,东西两边各建石窑4孔,此凿石洞6米深,直通圣母殿,洞门上刻有“通天齐龙”四个大字,石窑

上边建有厢房和戏楼。戏场呈长方形的四合院,作为香客游人看戏住宿。

石浮雕在蟒头上随处可见,雕刻技法精巧,惟妙惟肖,风格各异。另有石城、升天岩、死豹崖、蜂峰、点将台、王莽洞、王莽寨、刀劈峡、神井等景点。相传,山上一位叫张杨桐和姬道士,就在这里得道升天。驾云西去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在巨石上的肉体仍颜色如生,被葬在道士墓。这便是升天岩的传说。传说当年刘秀带领千军万马追杀王莽,追至此山,忽然间险石纵横,狂风四起,浓雾密布,砂石飞扬,刘秀大军被困其中。正在刘秀着急之时,一片红火从天而降,雷声怒吼,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从空而降,正好落在山腰当中,关门闭户,挡住了刘秀的去路,情急之下,刘秀抽出腰中宝剑,向巨石猛地一劈,巨石从中而开,有了一条小路,恰恰能过去一头牲口,刘秀忙统领大军从此道顺利通过。从此人们把这块巨石就叫做刀劈石,这条路就叫刀劈峡。

据记载,1935年刘志丹、谢子长、黑志德、赵正化、邓景亭、范世昌等革命领导人,领导红42师西北抗口义勇军,配合红26师在蟒头山等地一带剿匪,

消灭了李德正、张文英的民团和国民党地方军队,组织农会和贫雇农小组,在集义、阁楼、高树梁成立了民主政府。同时,抗日义勇军、韩宜支队曾驻守蟒头山。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红26师打败了土匪、民团国民党在蟒头山等地的守军。残匪队长李满盈一把火烧了圣母殿、祖师庙,霎时天空黑云密布,大雨瓢泼,慌忙中李满盈从祖师爷身上撕下一件战袍,披在身上向北峰逃窜,在红军的追击下,跑到黑山梁。此时,雷声四起,山后云雾中,有一红脸老翁披头散发,手持宝剑向李满盈冲去,只听得一声霹雷,万道霞光而过,李满盈像软泥倒在地,不省人事,当即身亡。身上的战袍亦不知去向,人们纷纷议论说这是玄帝“显灵”,李满盈是罪有应得。

站在山顶,我沉思良久,人生不正如爬山吗?年轻时犹如登山之初,血气方刚,挥斥方遒,大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之气概;中年时犹如行走山腰,在经历一番坎坷曲折后,方知世事艰难,欲进不能,欲罢不休,到达顶峰更需意志、恒心;晚年时,犹如走下山之路,需胸怀平和心态,谨防临末跌跤,方能保持晚节。倘若一昧保守,不敢登攀,则永远也看不到奇伟、瑰丽之风光。

新闻推荐

﹃鸡大王﹄网上取经尝甜头

本报讯(孙丽侠邓天民袁娜娜)宜川县集义镇冯家坪村残疾人张振兴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近日,笔者在冯家坪村远程教室里见到了张振兴,他正坐在电脑前浏览农业信息网站,查看家禽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走势和...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