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技创新 激发宜川发展活力本报记者 张春鸽

延安日报 2013-11-28 22:57 大字

近年来,宜川县科技工作在实际、实用、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让科技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走进果园、走进大棚、走进农户家里,初步形成了至上而下、外联内引、全方位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使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1.6%。

11月13日,初冬的寒风寒气逼人,但在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科技示范基地却暖意融融,当天,宜川县科技局邀请的两位省级科技专家在这里为50多位果农现场进行果业培训,手把手培训加上免费的物资发放让果农们在寒冷的冬季体会到了科技下乡带来的浓浓暖意。其实,在宜川,这样的科技下乡一直在不间断进行。

近年来,宜川县科技工作以实施工程为主线,以提升广大群众科技素质为目标,在实际、实用、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让科技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走进果园、走进大棚、走进农户家里,初步形成了至上而下、外联内引、全方位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使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1.6%。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宜川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陕西省第三批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延安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优化环境强保障

如何强化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宜川县提出了“科技兴县”发展战略,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建立了科技专家决策咨询领导小组、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加强全县科技工作组织领导。同时出台各类科技文件,保障科技工作顺利推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科技人才到县科技局任

职,发展科技特派员35名、乡镇果业技术干部44名、农民技术员1600名,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00多名。科技经费投入也从2008年的433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600万元,有效保证了科技人才引进、重点项目实施。

科技助农帮致富

日前,宜川县英旺乡富庄村大棚西红柿大面积生病,菜农打了许多农药都没有效果。就在菜农着急的时候,宜川县科技局负责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会同专家前往解决,在准确判断和对症下药后,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只是该县科技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中的一例。

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宜川县围绕梨果主导产业开发,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乡镇果业站、农民专业合作社、12396专家热线服务、省级科技专家大院等平台载体作用,采取乡镇技术员示范带动、县级技术员包村指导、聘请省市专家实地指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普及推广果园管理新技术,年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借鉴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先进经验,成立了荔民农资连锁公司,通过“专家+科技部门+技术推广单位+基地+科技示范户”模式,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以宜川果业示范园建设为示范田,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全县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400盏,年使用诱虫袋100万张、粘虫板50万张,初步形成了至上而下、外联内引、全方位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

成果转化增动力

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宜川县累计争取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实施中省市科技项目36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3个,育苗基地2个;引进了5项新品种、21项新技术,苹果、花椒、核桃示范园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1000亩、1000万亩,苹果示范园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奠定了北部苹果,东部梨,南部花椒、核桃的产业格局,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在“核桃之乡”宜川县集义镇,给核桃脱皮是大家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残疾人康引平发明创造的核桃脱皮烘干机却解决了这一难题。他的这项发明也实现了该县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在科技成果的申报及转化工作中,宜川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发明创造。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专利100余件。

新闻推荐

农用机械成为宜川农民好帮手

本报讯(武小丽记者吴丽霞)近日,在宜川英旺乡阿道村,一些大型农用机械轰隆隆地在田间来回穿梭。“这机器快啊,乡上和县农机中心联系,给我们调来16台秸秆还田机和大型深耕犁机,一天能翻一百来亩玉米地,我这...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