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时显忠诚 ——宜川县纪检监察系统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王永学杨媛付南宁
“一到交里乡,乡里的干部就给我们介绍了具体的情况,知道有400余户还住在危窑危房的群众需要立即转移撤离。按照县级单位包扶分工,县纪委承担起了距离最远、自然条件最差、路途最难走、情况最复杂的合配村的45户人家的搬迁工作。”在采访最先到达一线的高晓辉时,这个质朴的纪检干部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谁让咱们是纪检干部呢?应该做的。”
迅速布置完任务后,宜川县的纪检监察干部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他们所包抓的责任区合配村,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迅速的清查摸底后,8名纪检监察干部就投入到了撤离群众的工作中。一家的工作做完了,马上赶到另外一家做工作,他们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抹一把脸上的水,继续给这家帮忙搬被褥,还要帮忙去拿另一家的锅碗瓢盆。碰到不听劝解的村民,他们就苦口婆心地一遍一遍劝说,不论用什么方法,只有一个目的,将危房危窑户全部搬迁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困难啊!刚开始群众就是不理解,都不愿意撤离。村里有个60多岁的李大爷,冲着我们直嚷嚷:“他住的窑洞都住了几十年了,就不信下个雨能塌了,还能有什么危险。”死活不愿意搬离,仍一直念念不忘他家的东西,纪委工作组耐心地劝说,轮番讲汛情讲政策,并力争把能带的东西全带上。最后李大爷在大家伙的劝说下离开了家。第二天,巡查队回来说:“昨晚李大爷的窑洞塌了,生畜圈也塌了。”当李大爷知道了这一情况,感动不已,说:“多亏纪委的人,不然他一个老骨头是不算事了。”
说起撤离群众时遇到的困难,纪检干部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还有,村里有个姑娘,20多岁,精神上有点问题,父母都不在家,谁劝都不走,县上的、乡上的、村里的干部都没有办法,纪委工作组偶听一村民说,村里有个80多岁老大妈平时与这家人来往较多,有可能能行。但当时老大妈也已按要求搬离。而且雨越下越大,老大妈也行动不便,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纪委工作队派了四个小伙子硬是把大妈用担架抬过来。别说,这一招还真起了大作用,老大妈连哄带骗地把她叫出来转移到了安置点,并安排好她的生活起居。”
深夜,随着最后一个群众的安全离
开,在经历了6个小时的努力后,45户67人全部妥善安置在乡上统一安置点和本自然村仅有的二间平房,终于完成撤离任务。但在安置完群众之后,纪委干部已没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靠在墙边的小木墩上稍稍打个盹。
“每次巡查完后,我们都会记录,哪家窑洞有什么问题,哪家财产需要转移,一桩桩一件件,我们都会详细地记录,让群众们能看见,他们也能安心住在安置点啊!别小看这些本子,真的是架起我们纪检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啊!”指着一本本厚厚的巡查日志,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周朝阳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
连续多天都是这样,“就是怕群众有侥幸心理,半夜回家去住,所以我们就只能一遍遍地在全村查看,不能让任何一个群众有生命危险,这是我们的责任。”当看到几天几夜没合眼的纪检干部时,安置点上的李大爷拉着纪委领导的手说:“你们也歇会吧,找个地方眯一会也行,我们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肯定不会回去的,你们放心吧。”
翻开这一本本的巡查日志,上面清晰地记录着20多天里45户危房危窑户的点点滴滴。“多亏了纪委的干部们啊,要不然我在这也不踏实啊。这么多人帮咱,以后的日子还得好好过哩!”安置点上的群众告诉记者。
电闪雷鸣,整夜暴雨如注,纪检干部谁也没有睡意,一会去村里巡查,一会又去安置点查看。在这一时刻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为这日日夜夜标注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时间刻度,清晰地记录着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责任。
与群众一起重建美好家园
“我们纪委一开始就特别重视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与交里乡、国土局等部门联系,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宜川县纪委一名领导说。
强降雨灾害发生后,宜川县纪委、监察局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力促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县纪委第一时间下发《关于进一步严肃防汛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坚决执行和落实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命令,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防汛救灾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以铁的纪律保证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随后,县纪委、监察局又下发了《关
于加强抗洪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组成五个效能督查组,以主要领导、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强对责任人员、防汛物资、防汛值班、巡逻查险和应急预案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抗洪人员、物资、履职“三到位”。全县12个乡镇每天督查一遍,出发前确定当天督查重点,如单位主要领导及驻守干部到岗坚定情况、群众撤离情况、救灾物资发放情况等。晚上回来,统一汇报统计,由监察局长负责将督查情况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20多天,全县12个乡镇每天都要跑一遍,一天下来,觉得全身都散了架了。不过,咱有心劲啊,看到每个乡镇的领导、干部、群众都在努力,还有啥说的,好好干呗。”接受记者采访时,政府纪工委书记胡彦忠、党委纪工委书记王志峰告诉记者。
汛期过后,宜川县纪委又出台《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的安排意见》,组建了六个专项督查工作组,对防汛、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任务落实、救灾款物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受灾群众救助前的调查摸底、受灾户的统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实施等方面更是全程参与,跟踪督促,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县纪委包抓的合配村,在刘志华提早谋划下,全村33户受灾户想方设法,全力自救,先行开展恢复重建。8月29日,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在交里乡合配村召开,交里乡合配村作为示范点作了经验介绍,为全县灾后恢复重建起了示范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合配村恢复重建33户任务已全部完成,10月20日前,即可以全部入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确保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整体有序推进,使每一个受灾群众能温暖过冬。”刘志华的一番话,代表着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心声。
惊涛骇浪显忠诚,抗洪一线践誓言。在防汛抢险大军中,到处都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他们中间,涌现出的很多优秀代表:交里乡纪委书记宋小茹、云岩镇纪委书记冯涛……特别是宜川县城区街道办纪委书记薛棚,在城区虎头山防区群众撤离和南寺湾桥跨塌之前人工防洪坝建设中模范带头、冲锋在前、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市“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7月,让山城宜川遭受灾难。465.9毫米的最大降雨量,6.59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漫过云岩镇和新市河乡的大洪水,山体滑坡、房屋垮塌、道路冲毁、桥梁坍塌、农田毁坏……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古老丹州,遭受近一个月的强降雨侵袭。
7月,让山城宜川凝心聚力。面对危难,宜川县各级党员干部同心协力,共抗灾难。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奋力投入防汛抢险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爱的光辉形象。
他们是反腐战场的一柄利剑,去除毒瘤,驱赶阴霾;他们更是防汛一线的铁血卫士,冲锋在前,竭力奋战。
与防汛抢险驻守120余人次。
架起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力以赴配合党委、政府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应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绝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9日,在全县防汛工作会后,宜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志华面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说出的话语掷地有声。
汛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在紧急会议召开后,刘志华立即带领第一批8名纪检监察干部冒着大雨迅速奔赴自己的防汛救灾主战场——宜川县交里乡。“当时路已经被连续几天的大雨冲的不能走了,到处是断了的树,我们就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一边清理道路,一边前行,还得时刻注意塌方。”回忆起到交里乡的一路艰难,宜川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郝彦文至今心有余悸。到达后,刘志华立即召开交里乡防汛救灾紧急会议,传达了县委、政府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分析了当前防汛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防汛包村部门干部和乡村干部全部到岗,坚决服从统一调度指挥。成立交里乡防汛救灾工作临时指挥部,充实防汛救灾工作应急分队,组建治安巡逻队,完善防汛救灾预案,落实包抓责任,排查安全隐患,撤离搬迁群众,刘志华一口气安排了七项具体工作。
一个个紧急会议,一道道紧急命令,一份份紧急文件,在交里乡防汛救灾工作临时指挥部里以惊人的速度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传达着、执行着。
同时,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也迅速成立了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城区抢险救灾预备工作队,落实了防汛抗洪期间带班值班人员,确保委局机关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掌握灾情,要求全体干部保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突击抢险救灾。防汛期间,县纪委机关共参
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是一面旗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日,副市长杨霄带领市民政局、退耕办负责人到宜川县检查灾后重建、退耕还林和秋冬农业生产等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抓好造林绿化、秋冬农业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