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风化雨促和谐 ——宜川县丹州镇化解矛盾创和谐促发展工作纪实

延安日报 2013-06-18 16:54 大字

宋延锋杨媛

六月,骄阳似火,草木葱茏。宜川县丹州镇成片成片的果园里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套袋的、除草的、拉枝的……果农们晶莹的汗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钻石般的光彩。沿着笔直的公路一路望去,绿色的果园、整齐的房屋、崭新的汽车,无一不彰显着丹州这块古老土地散发的新能量!

丹州镇因古丹州城而得名,地处宜川县城乡结合部,地理呈“两沟三川四条塬”,交通便利。全镇辖26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共4589户15343人。近年来,丹州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发展高于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大力实施“夯基幸福、项目支撑、果畜富民”三大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典型引路,培育亮点,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使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提起前多年丹州镇的信访工作,上至县上的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一个劲地摇头:“每年的上访案件,全县百分之八十都是丹州镇的群众。”如今,宜中新校址205亩土地顺利圈起了围墙;仕望河鸭湾段护岸占地41亩,没有听到阻挡的声音;环城路人行道绿化,城中村的老居民按时搬出了生活多年的家;三阳湾社区67亩土地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这一桩桩、一项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丹州镇信访工作已经步入了新纪元。今年以来,全镇未产生一起新的大的矛盾,无一起赴市、省上访事件,全镇信访量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信访难题,这个昔日让人头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在丹州镇得到了妥善化解?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

“民声宜疏不宜堵。要想做好农村信访工作,首先就得弄懂老百姓为什么想上访。这就需要我们敞开门来办信访,与群众充分交流沟通。”始终关注信访工作的宜川县县委书记谢京帅的工作思路很明确。

“信访工作首先就是我们干部要摆正态度,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你家亲戚有难处了,你总得踏踏实实地帮一把

吧。”丹州镇党委书记杨志峰2012年11月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全体干部大会上谈到信访工作。

在面对20多件信访积案的时候,丹州镇的领导干部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提起北窑三队的马某,丹州镇的接访干部至今记忆犹新,“一进门,她直接问她的事能解决不。然后一脸怀疑地看着我,我们就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给她做工作。”事情圆满解决后,当马某从丹州镇书记手里接过补贴的9600元现金时,她感动地流下了热泪,“终于有了句公道话,我再也不用上访了。”北窑二队的杨某因为个人原因,导致一家四口至今没有户口,孩子上学、房屋补贴等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说起自己6年的上访路,杨某一脸的委屈。丹州镇的干部得知情况后,连夜和北窑村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开会商谈,杨某拿着自己的户口本后,对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丹州镇党委书记杨志峰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一家子,都姓杨,就是行。”

镇里的领导和包村干部还经常进村入户与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田间地头、农民炕头成为了收集村情民意、了解信访隐患的场所,这也成了丹州镇所有干部的“必修课”。

问题解决得多了,质疑的声音也就相继出现了,许多人担心敞开“口子”会导致信访量猛增,但这之后的事实证明,全乡信访量不但没增,反而日渐减少。

“在我们镇里,不用为见‘官\’发愁,哪天都能见到镇上的领导,都能反映问题”,这是丹州镇老百姓的共识。

“我们镇不是没有信访问题,而是有了信访问题就及时处理,把信访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丹州镇镇长马耀祥说。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信访制度”

组建过硬的领导班子,是解决信访难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丹州镇党委、政府这届班子,我们心里踏实。”宜川县县委书记谢京帅的话语铿锵有力。

“信访不是灭火,不能一灭了之。”对如何确保信访工作长治久安,丹州镇的领导观点很深刻。“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是做好信访工作最可靠的保障,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形成狠抓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

助下,丹州镇果断改革信访制度,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坚持“靠实责任、主动出击、换位思考”的理念,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不存侥幸”的原则,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其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书记担当信访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到信访工作“心中有位子、领导有班子、办公有房子、开展有票子、措施有点子、考评有镜子”。通过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坐诊”为“出诊”,开展有针对性约(下)访、预防性约(下)访、阶段性约(下)访,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的无房、无地、无户口、无待遇等生产生活问题。

该镇还建立了书记第一责任人、在岗终身制、领导干部下访、换位思考调纠纷、五位一体排查化解网络建设五个独具特色的信访制度,极大提升了丹州镇所有涉访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一个个处理信访问题的“丹州镇速度”。

其实,在具体工作中,丹州镇并不是光拿出冷冰冰的法律,而是“讲法理,也要讲人情”。他们人性化的工作更令人肃然起敬。对每位走进信访室的人员,丹州镇的工作人员总是笑脸相迎、热情问候、热茶相待,临走还会互换手机号,方便以后联系;对已经处理过的信访问题,他们也会经常组织回访。镇上要求全镇干部能一次为群众解决的事,绝对不让群众再跑第二次。

北斗村的王某曾是丹州镇的老上访户,20余年的责任田纠纷使她疲于奔波,因其极度贫困,又有一智障儿子,镇里经过多次调解,最后给她在北斗村重新承包了一块果园,维修了破旧住房,并每月给其500元的生活补助。工作做到这份上,谁能不感动?

“有理的给个公道,没理的给个厚道。多为他们想一点儿,多尊重他们一点儿,办事儿尽量快一点,老百姓自然会通情达理”,丹州镇党委书记杨志峰言语不多,但很有分量。

“和谐稳定也是资源优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丹州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托良性运转的信访体系,把构建“和谐之镇”打造成了促进发展的品牌。

在丹州镇,记者与郭俭村村民张东

喜攀谈起来。虽然在青兰高速征占地过程中,看到自己亲手栽下、即将挂果的近百棵果树被砍掉,张东喜心疼不已,但他确没有丝毫怨言,“镇里也是为百姓着想,路修好了,果商来时方便了,我们都受益,哪好意思给镇里出难题呀!”在丹州镇,像张东喜这样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如今,郭俭村113户拆迁户、被征户已得到妥善补偿,划拨的安置房也进入招标程序,开工在即。

项目建设是丹州镇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载体。神渭输煤专线蜿蜒延伸、槐树塬至宜川20多公里天然气管道征迁迅猛开展、哈密南至郑州电网线路顺利通过……谈及这几项大工程是否会与当地群众产生矛盾纠纷时,丹州镇的负责人笑了:“我可以这样说,问题不是没有,占地征地、噪音扰民……我们面临的问题真不少,但老百姓都非常理解,问题全都一一解决了。我们从没让工队停一天工。”

和谐的环境为丹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起丹州镇的经济发展,宜川县的群众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近年来,丹州镇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路子,把果业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之首来抓。坚持以建设精品示范园区为抓手,采取培育精品园、巩固示范园、提升后进园三大举措,强力推进苹果“四大”关键技术,大力推广“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绿色生态示范园建设。仅2012年全镇苹果总产量6万吨,产值2.1亿元。同时,该镇畜禽业以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场为载体,采取“抓示范、树样板、抓大户、带一般、抓专业村、促全镇”的工作方法,建成养猪专业村2个,百头养殖大户11户,500头规模养殖小区2个,生猪“120”模式示范场2个,千羽养鸡示范户12个,六万羽蛋鸡养殖厂1个,全镇畜存栏1.21万头,禽存栏8万羽,产值达到3200万元。果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镇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3.6万亩苹果园里留下了丹州干群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脚印;宜川县城的城市化建设中到处可见丹州干群洒下的辛勤汗水;城郊一片片耕地里到处能听到丹州干群在征地时为群众所说的话语……我们欣喜地看到,干群同心、昂扬奋进的丹州大镇正描绘着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瑰丽蓝图。 F⑧

新闻推荐

重拳出击督查排除安全隐患

本报讯(杨媛记者张春鸽)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近日,宜川县抽调监察、国土、交通、水务、安监、质监、住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业人员,成立了三个督查组,对全县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