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石头
现在,大家都知道陕北是我们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桥头堡。由沈括命名并预言必大行于天下的石油,果然如血脉般汩汩流淌在陕北高原的躯体中,似乎真的像沈括所说的那样“生于地中无穷”,于是陕北被称作是中国的科威特。陕北的侏罗纪煤田则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质也是世界顶级水平,挖出来就是天然精煤,中国出口国外一半以上的煤炭都来自陕北的榆林。
不过,陕北还有一种资源,虽然不像煤炭、石油那样高调、张扬,却一样有着亿万斯年的历史,一样与陕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资源,与陕北高原的黄土伴生,与黄土一样随处可见,平凡到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日用而不知,这种资源,就是石头。
你若是走进一户陕北的农家,你就知道石头对陕北人意味着什么。院墙是石头垒砌的,窑洞是石砌的,窑檐上盖着的是石头,院子里的碾子、磨是石头打制的,锅台是石头,炕棱是石头,灶火口也是石头,后窑的仓子还是石头。院子里安放的是石桌石凳,炕头上憨态可掬的拴娃娃狮子也是石头的,喂牛喂驴喂猪的食槽还是石头。你到村子里走一走,用石头插砌的坡路在雨天也让你走得踏实。街边的石棋盘边总围着全神贯注的下棋人。走过小河上的那座石
桥,四壁长满青苔的水井是石砌的,那座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庙宇,台柱、栏杆是石砌的,祖先的坟茔上,墓碑、供桌还是石头的……
陕北石头的历史有多悠久?距今约两万年的位于黄河壶口瀑布附近的宜川县龙王辿旧石器遗址,发掘出土了2万余件石制品,其中已有石磨盘和石铲。吴堡县后寨子峁仰韶晚期遗址,向我们展示的是用石头砌筑的石城聚落。随处可见的石头,显然从一开始就被陕北的先民们融合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
陕北石头还有更神秘的内涵。从汉代开始,陕北人因为石头的坚硬不朽而赋予了石头永生不死的生命意义,从那时起,陕北人开始用石头砌筑墓室,在石头上镌刻精美的图案。他们知道死亡是肉体生命无可避免的结局,但他们希望并坚信灵魂可以超越生死永不消亡,而石头,正因为它的不朽,伴随与守护灵魂的永生。陕北的汉画像石上,人们像往日一样劳作、嬉乐,像生时一样吃喝拉撒睡,那些奇异的灵兽为灵魂驱赶着
一切邪恶不洁的存在,那些连绵不断的花草景物装点着灵魂世界的美丽祥和。因为他们是镌刻在石头上的,所以他们将永生不死,生命因为灵魂的永生而具有了恒久的意义。
陕北的石头是与陕北融为一体的。如果说厚厚的黄土是陕北稳重的身躯,那么与黄土一样遍布陕北的石头便是陕北伟岸的骨架、不屈的脊梁。陕北的石头有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形状,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与品质。陕北的石头坚硬却不顽固,清爽却不冰冷。踩在脚下,陕北的石头厚实稳当,有着令人安心的弹性,舒适而亲切;握在手中,陕北的石头温润爽滑,却不必担心会像那些精致的玉器珠宝一样脆弱不堪;放在案头、挂在墙上,陕北的石头朴拙大方,有着十足的内涵和大气。陕北的石头永远是那么的内敛、含蓄,从不会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你甚至不会觉察它的存在,但你的生活中绝对不能少了陕北的石头,因为,陕北的石头,就是陕北人的性格,就是陕北人坦荡昂
扬的坚实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高度的百态横流,利字当头,所产生精神层面的浮躁和困惑。当然,就出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填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自信,顺应了时代潮流,再加之千城一面,所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疲倦。陕北石头在30年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到现在悄无声息地渗透着人们的心田,陕北石头是展示历史厚重感的,雄伟和大气中的低调,更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当然,更加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地球村的形成,3分钟内了解全世界,人们失去了差异性、地域性和特色性,人们常说,越是特色的才是世界的,印证了这句话。陕北石头恰好符合这种需求,也迎合了这种心理。F⑧
作者刘蓉,女,陕西绥德人。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2002年分别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汉魏名士研究》、译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陕北历史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延安圣世华石业有限责任公司供稿)
刘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永斌记者杜子龙)郭香香是宜川县高柏乡羊家庄村村民,依托壶口瀑布旅游优势,她于2004年开办了“黄土情农家乐”,几年下来家里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旺季她的农家乐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