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阴的故事 ——夫妻俩照顾非亲智障大哥半个世纪演绎人间真爱

延安日报 2012-03-19 20:45 大字

天刚亮,王佳财、康惠珍老两口就起床忙活上了。

生炉子、烧水、做饭、打扫屋里院落……等到屋里烧暖和了,再伺候另一位老人——王佳财的大哥王佳荣起床,帮他穿衣洗脸,给他端饭夹菜,为他晾晒被褥,洗他换下来的衣服……

这是宜川县城南的一处大杂院。两间租来的民房,靠生炉子取暖,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主人王佳财、康惠珍夫妇,一位是普通的退休工人,一位是普通的退休教师,老两口都已年过七十了。大哥王佳荣,先天性体弱智障,生活无法自理。

这个普通人家的普通场景就这样天天重现着,从1963年一直重复到今天,算来已经五十个年头、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了。

有谁知道,这位被王佳财和

康惠珍称作大哥、细心照顾了半个世纪的王佳荣,其实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王佳荣本姓张,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得重病去世了,父亲无力照顾幼儿,就将他送给了王家。善良的王家人没有因为孩子体弱智障而对他产生丝毫嫌弃。

1961年,康惠珍嫁给了王家最小的儿子王佳财。1963年,王家兄弟三个分家后,康惠珍和丈夫王佳财将大哥接到了自己家里,至今一直生活在一起。

王佳荣不只是智障,病情也远比康惠珍想象中的严重。

康惠珍经常看到王佳荣的褥子上一滩血迹,住的屋子里面气味难闻。夫妻俩请来了医生,大夫说王佳荣是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冬天睡火炕引起了感染。夫妻俩开始更加注意王佳荣的饮食起居。

为了让王佳荣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康惠珍开始经常给大哥打扫屋子,并按时将被褥、床单拆洗干净。为了冬天换洗方便,她还专门多备了几条棉裤,隔几天就给王佳荣拆洗。

为了让大哥尽可能地不犯病,康惠珍夫妇一到冬天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他们在王佳荣的

屋子生上火炉,铺上电褥子,避免王佳荣因睡火炕而发炎。康惠珍还要按时让王佳荣吃药,王佳荣像个孩子不愿意吃,她就变着法哄他吃。时间久了,康惠珍都成半个医生了。

熟知他们的人都说,如果不是康惠珍和王佳财的照顾,这个“大哥”恐怕早都没命了。

智障的王佳荣常会给家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道歉赔不是的后果都要王佳财夫妇承担。王佳荣还极富“同情心”,他经常会将外面揽工的、要饭的带到家里,让康惠珍给做饭吃。有一个在他们村里揽工的汉子,找不到活没钱吃饭,竟然断断续续跟着王佳荣在家里吃了一个

月的饭,最后连这个揽工汉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康惠珍却从来没说过一句埋怨的话。

康惠珍的儿女们心疼父母,多次劝说父母到城里住,但王佳财夫妇考虑到大哥的病,都拒绝了。最后儿女们只好在城南租了两间平房让三位老人住,这样儿女们照顾起来也相对方便一些。

也许是受康惠珍和王佳财的影响,他们的三个儿女和女婿、儿媳都非常孝顺,自觉加入到了照顾王佳荣的行列里。如今,康惠珍和王佳财年事已高,身体也经常出现不适,照顾王佳荣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儿女们自然地承担起了照顾三位老人的责任,真爱在生活中延续着。

痴傻的王佳荣,每次见到家人来了就会特别高兴。虽然口齿表达不清楚,可他心里明明白白:正是弟弟、弟媳和孩子们对他的好,才有了幸福快乐的老人王佳荣。

本报记者李鹏

新闻推荐

宜川县沼气池每年为果农带来收益2000余万元

本报讯(梁鹏记者张吉祥)宜川县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自2002年实施以来,始终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累计建成各类型沼气...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