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科技成果转换 为延安“争气”添彩 记延安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腾飞

延安日报 2021-12-08 09:44 大字

?●王腾飞(右一)在井场调研

记者 孙艳艳

在延川县延水关镇刘家畔村郝平井台体积压裂现场见到王腾飞时,他身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正在了解非常规天然气科技成果在实地应用的效果。

今年40岁的王腾飞,本硕博连读后,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潜心研究,王腾飞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先后参加的多个科研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内多项荣誉。凭借相关论文和科技成果转化,他为延安市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和转化利用按下了“快进键”。

坚定信念 致力科研

说起与天然气结缘,王腾飞告诉记者,这与西南石油大学的精神和当时国内石油天然气的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是西南石油大学的精神所在。王腾飞说:“学校的精神我至今都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耗量非常大,一半以上都要进口,我国对外国的石油天然气依存度非常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王腾飞决定一定要尽己所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王腾飞说,在2009年以前,国内并没有体积改造技术的理念,水平井改造技术十分落后,导致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大、利用率低。而桥塞与射孔联坐工艺以及配套设施、改造体积测算及监测手段等体积改造关键技术,均掌握在国外技术人员手中,再加上当时国家对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战略要求,这种状况对他的内心造成了极大冲击。

“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建立国内体积改造基础理论体系、实现国内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开发”的决心促使王腾飞不断进行资料调研和科技攻关,他的关于体积改造理论与技术的相关论文入选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成为中国国内年度顶尖论文,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2010年以来,作为国内最早将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理论及工厂化作业模式从北美引入国内的技术人员之一,王腾飞和同行业内其他研究人员一起促进了国内体积改造技术面世,推动了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的有效开发及规模利用。

“通俗地讲,体积改造就是把地层全部打碎,让地层中赋存的天然气能够顺利出来……”王腾飞介绍道。

“目前,体积改造设计理念与方法已经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增产和高产的首选工艺技术。”王腾飞说。

扎根延安 奉献能源

“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本着为延安的天然气开发做点事的初衷,就毅然过来了。”说起受邀来延安的原委,王腾飞由衷地说。

2015年,本着“扎根延安、奉献能源”的坚定信念,王腾飞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环境,利用自身在油气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吸引各专业人才一起来延,组建了高素质、高起点的延安能服专业团队。

延安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是延安能化集团天然气板块的重要企业,承载着集团天然气板块发展的重任,并肩负“打造延安市油气高端技术服务、高端设备制造、高端前沿产学研一体化的油气服务平台”的使命。

入职延安能源服务公司之后,王腾飞带领团队继续攻关延安地区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工厂化作业、体积改造、效益开发等关键技术。

11月16日,记者在延川县延水关镇刘家畔村郝平04井台体积压裂现场看到,井场总共有5口水平井,各种机械轰鸣作响,作业线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王腾飞介绍道,该天然气井台一共使用了工厂化作业、体积改造设计等三项科技成果,采收率可提升到35%至40%。“充分改造的话,将来预期可以达到每天50万立方米的产气能力,也就是说这一个井场可以达到1.5亿立方米的年产量。”王腾飞说。

同时,为了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王腾飞组织公司人员在核心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篇,取得2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5亿元。

提起王腾飞,该公司的同事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作为延安市非常规天然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之一,王腾飞利用自身优势持续研究,为延安市非常规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总经理助理柳象林说。

在王腾飞的带领下,2019年,该公司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目前,工厂化作业以及体积改造工艺已成为合作区块主体工艺技术,为延安地区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开发和有效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个人也先后获得了“延安市劳动模范”、延安“圣地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冰雹无情 社会有爱

本报讯(通讯员刘小艺记者叶四青)11月9日,江苏省江阴市无锡安徽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等社会爱心机构和人士,向延川县慈...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