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 丰收是金秋最美的底色

陕西农村报 2021-10-11 11:33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张伟 师亚清 高诚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在这瓜果飘香、稻黍收获的时节,从沟道到峁塬,延川的农民一边忙着收获,一边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在延川县乾坤湾镇寺罗村的果园里,沉甸甸的富士苹果压得枝头弯下了腰。“来,尝尝我这大红苹果,可甜了!”果农白如熠热情地让记者品尝他家的苹果。

10月8日一大早,白如熠一家人就来到果园,开始为预定的果商采摘苹果。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富士苹果就装满了一筐。“今年苹果长势相当好,客商过来收苹果,我们全家出动摘苹果,村里来帮忙的人也不少,今天就摘完了。”白如熠说。

果园里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果农将刚刚采摘的优质苹果分拣、套袋、装箱、上车,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路边的小型货车、三轮车来来往往,运送着刚装箱打包的苹果。

“这一亩多地,价格还可观,每斤两块多,大概能卖个五六千元。”看见如此丰收情景,白如熠脸上挂满了笑容。

寺罗村的苹果从去年开始挂果,年产量达25万公斤,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果农人均收益在1万元以上。“以前,我就种些豆子、小麦等作物,只能收入两三千元。后来,我们村全部栽种了苹果树,去年我卖苹果就收入了13万元。”果农白玉台说。

白玉台作为村里的苹果种植大户,经营着25亩果园,每年都会参加各类果树种植培训。“我觉得政策特别好,政府每年派人来给我们培训,我要好好学习,到啥时候我也离不开这个技术。”谈到科学务果,白玉台深有感触。

党的好政策加上村民的勤劳能干,造就了寺罗村的好光景。目前,寺罗村苹果种植面积达2800亩,而且因为个头大、甜味足、品相好,不论是早熟嘎啦、红富士,还是晚熟苹果,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寺罗村还通过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成立微信营销群,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帮助果农网上销售,实现增产增收。

“现在夏苹果已经开始采收,陆续有果商前来订购。今年果品的行情比较好,这为今年的苹果增收开了一个好头。”乾坤湾镇寺罗村驻村第一书记呼小宝说。

塬上的“致富果”令果农乐开了花,山洼上的“发财树”让枣农笑弯了腰。

在延川县大禹街道小冯家山村,枣农杨新民正挎着篮子摘红枣。

“今年的红枣成熟了,挂果率相比去年还是很不错的,根据市场价,现在每公斤能卖30元。”杨新民笑着说。

杨新民经营着670多亩枣园,管理起来可不是个简单的事。从春季的翻地、修剪、施肥、除草、抹芽,到秋季的除草、防病、采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认真、上心。

在延川县枣业办的支持下,杨新民将每一颗枣树都修整得枝繁叶茂。今年他种植的红枣长势非常好,密密麻麻的红枣如一抹抹红霞染过枝头。

山上的苹果和红枣奏响着气势磅礴的“丰收交响乐”,而山下也是一幅红红火火的幸福画卷。

在杨家圪坮镇新舍科村葡萄采摘园里,果农刘文进一家人正忙着给前来购买葡萄的客人采摘、装箱、称重。“这是第三年葡萄挂果了,我虽然只种了1亩地,但收入还可以,今天一天就卖了近2000元。”刘文进开心地说。

在永坪镇黄家圪塔村,遍地的稻谷迭起千重浪,含羞地低着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贾家坪镇马家湾村,成片的玉米,在秋风中挺着胸膛,吟唱着丰收的赞歌……

丰收是金秋最美的底色。在希望的田野上,延川农民正在用朴实、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新闻推荐

延川:秋来红枣压枝繁

地理标志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农村报合办本报记者黄敏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中国红枣之乡”延安市延川县,只见村前屋后、坡上...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