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化的个性 方国书

淮河晨刊 2019-01-09 09:27 大字

延安不仅是革命圣地,还是中国特色文化的摇篮。延安是一块有着浓郁黄土地文化特色的地方。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是这一特色文化的代表。

延安是民歌之乡。2008年6月,延安市申报了陕北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家喻户晓的《兰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赶牲灵》等都是陕北民歌。经张寒晖填词改编的《边区十唱》、安波填词的《拥护八路军》、贺敬之填词的《秋收》等革命歌曲更是陕北民歌中的杰作。

信天游是陕北人心灵开出的花。它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小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哼唱的歌曲,题材面宽,曲调丰富,是陕北的百科全书,《东方红》《揽工歌》等众多民歌均属此类,是陕北民歌主体品种。延安民歌还有众多的秧歌调、酒曲、号子歌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艺术风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作家史铁生说他爱听这种歌,“我在写‘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时候,耳边总飘着那些质朴、真情的陕北民歌,笔下每有与这种旋律不和的句子出现,立刻身上就别扭,非删去不能再往下写。我真是喜欢陕北民歌。它不指望教导你一顿,它只是诉说;它从不站在你头顶上,它总是和你面对面、手拉手。它只希望唤起你对感情的珍重,对家乡的依恋……现在,一提起中国二字(或祖国二字)我绝想不起北京饭店,而是马上想起黄土高原……犁尖就像唱针在高原上滑动,响着质朴真情的歌。”

延安民歌是陕北的乐府,是陕北民间艺术的奇葩,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一曲高歌,响彻云霄,唱出了喜怒哀乐;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陕北民歌。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百姓心中永远嘹亮的《东方红》,就是从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山丹丹开花沟沟红,听见你的声音瞧不见你的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你要是朋友,你就招招手,哎呀,你要不是朋友,你就走你的路。”接着又唱起了最早的《东方红》旋律,老歌词大意是这样的:“骑白马,挎洋枪,咱们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本想回家看婆娘,呼儿嘿哟,打鬼子顾不上。”看到这一切,我们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又回到当年的延安了。

延安是秧歌之乡。闹秧歌更是老百姓自己的歌舞。在陕北,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间,有歌声响起的地方,就会有扭秧歌。上百号人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尽情欢舞。秧歌舞动作矫健,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充满陕北生活情趣。陕北秧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秧歌既有奔放豪爽的舞蹈、高亢嘹亮的歌唱,又有欢快激昂的器乐声演奏、艳丽炫目的服装道具,风格特征丰富多彩,是陕北民间艺术的集中体现。从宝塔区李渠镇出土的画像砖看,早在千年前,打腰鼓、拍镲、击云板、对扭、执伞头等秧歌元素就已经非常完备。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成千人,场面壮观,欢天喜地。秧歌队通常有彩绸、花伞、彩扇、舞鼓、舞狮、舞龙、旱船、跑驴、花轿、高跷、丑角、蛮婆等内容组成。每年正月十五为全市秧歌大汇演,万人空巷,观众踊跃,各地、各行业秧歌队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是全市最热闹的日子。2014年,文化部命名延川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秧歌)。

1942年,在新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掀起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延安鲁艺秧歌队开风气之先,采用新道具、新内容,有力地推动新秧歌的发展。艾青、萧三、周扬、贺敬之、张鲁、安波、王大化、李波等艺术家们都为秧歌运动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3月,周扬发表长篇文章《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从理论上总结文艺座谈会后的延安秧歌运动。他说,就形式而言,它加进“五四”以来新文艺形式的要求,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是一种新型的、小型的广场剧。延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著名的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等。

延安鼓舞起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宋代,历代流传发展。安塞区出土的宋代画像砖,真实记录了打腰鼓的场景。砖正面中部开龛,浮雕人物腰间挎鼓,左腿前跨,做跳跃状,左手扬起,右臂后摆,右腿后踢,扭脸回视,栩栩如生。如今,安塞腰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壶口斗鼓、志丹扇鼓、延安木兰鼓及富县飞锣等舞蹈艺术系列,争奇斗艳,各具特色。角色有男有女,参加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在表演形式上分进行鼓、场地鼓等形式。音乐伴奏一般有锣鼓伴奏、唢呐伴奏、舞者自身击鼓伴奏。表演时场面宏大,虽风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特征,浑厚雄壮,刚劲激昂,变化多端。鼓舞集中表现出陕北人民欢快豪迈和质朴憨厚的性格,可谓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

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塞腰鼓,它是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艺术。安塞几乎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其艺术风格为七个劲——舞者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让人鼓劲。粗犷豪放、气势磅礴,威猛刚烈、铿锵有力,快收猛放、有张有弛,潇洒大方、流畅飘逸,群而不乱、舞姿优美。1996年11月,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2003年11月,安塞腰鼓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第一鼓”。

新闻推荐

第四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 青年散文大赛今日揭晓

本报讯(记者张静)从2015年到2018年,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晚报、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青年散文大赛已...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