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政协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记者 唐冰 何欣润
深秋暖阳里,延川县杨家圪坮镇上佛腰村各家各户门前的菊花、格桑花格外醒目。“县政协帮扶我们以来,既种花又修路,还帮助大家发展产业。”说起延川县政协,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像花朵一样灿烂。
产业路拉近干群心
上佛腰村位于延川县杨家圪坮镇东北23公里处,这里山大沟深,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差,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发展也不均衡。
2017年,按照县上统一安排,延川县政协成为上佛腰村的对口包扶单位,二十多名机关干部在扶贫工作队的组织安排下,分成3个组扎进村子里调研摸底,谋划着如何让贫困户日子过得更好些。
要想富,先修路。在连续多次到村调研过程中,延川县政协主席张振宏发现,已有的通村道路由于过于曲折,对产业发展和村民出行都带来了不便。
“本来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原有的通村路非要绕十几公里。”对于新路到底要不要修,也曾有过不同的看法。“也有人说,绕一点就绕一点吧,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但张振宏却动情地说,“对我们来说可能走不了几次,绕不绕的也没多大关系。但对于这里近2000名群众来说,他们可是要祖祖辈辈地绕啊。”
在张振宏全力争取下,县政协机关配合县交通局完成了阳山河至下佛腰、上佛腰至岭上塬和岭上塬至贺家塬的13.45公里产业路建设,通往梅家山的道路目前已完成了路面的征迁、平整等基础性工作。
路通了,梅家山、贺家塬、上佛崾、下佛腰、石家塬和曹家塬六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大大缩短了与县城的距离,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果商大型车辆也能开进村里收购苹果了。村民们逢人便说,“政协干部真是帮咱干实事来了,为我们村打通了一条致富路,现在一公里就能到县城边!”
古村落唱响富民曲
在延川县城西北方向15公里处,留有一处建于1265年的古窑洞群。这是陕北地区现存极为罕见的规模较大、结构相对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距今已有753年历史。
石磨、木门、土窑瓦罐、石块砌墙……走进甄家湾这座拥有最原始风貌的陕北村落,暖阳夹杂着黄土气息扑面而来,村脚下涓涓流淌的千年河水,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故事。
据考证,清康熙至道光期间,甄家湾村分别考取了一名拔贡和贡生,村上长者说,这位拔贡实力强、威望高,知县拜见时经常在村头驻马下桥,虔诚拜会。
然而,这样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经历2013年一场暴雨后,曾有过是修复还是夷平的激烈争论。
“那年延安遭遇百年少见的强降雨,甄家湾村古村落上千孔窑洞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面对这些年久失修的窑洞,有人认为全推了,重新规划发展,也有人建议要保留,修复如初保护起来。”延川县政协副主席王冬娥分管县政协文史工作,她回忆说,面对争议,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建议政府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将其纳入全域旅游盘子,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几年过去了,如今的甄家湾村已步入保护开发阶段,不少返乡村民正用一双双巧手,细心雕琢着自己的美丽家园。
“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稳定的致富产业,又受土地紧缺制约,甄家湾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贫困问题长期难以摆脱。”罗世杰是延安市政协机关干部,2017年5月,延安市确定由市政协办公室和南泥湾景区管委会共同帮扶甄家湾村,他成为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甄家湾村在帮扶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古村落为依托、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使农村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67岁的甄生明无儿无女,是村上的五保户,由于没有劳动能力,过去只能靠政府帮助维持生活。如今,村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甄生明拿出祖传的三口古窑洞入了股。
“三口窑洞可以折两股多,项目开发好以后,村上保底收入也有100万,甄生明能够拿到的分红就有300多元,再加上土地股、人口股等,一年怎么都有4000多元了。”罗世杰介绍,古窑洞按照窑洞完整度分等次对折价入股,将66院167孔古窑洞产权全部流转,以打造“影视摄影、写生绘画、文学创作、传统文化体验”四大基地为目标,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项目。
在距离古窑洞群不远处的村民新居窑洞酒店建设项目现场,邓发祥正忙着维修道路。“我身体不好,以前隔三差五的出去打打工,一年只能收入5000来块钱,现在在家门口,一天就能收入150元。”
从去年项目开始建设起,像邓发祥一样返乡的还有30多名村民。一位村民说,“现在既能务工挣钱还有入股分红,许多把户口迁走的现在都想回来呢。”
新闻推荐
近日,延川县杨家圪台镇、延长县交口镇在杨家圪台镇阁连行政村举行了秋季果树管理现场培训会,延川县果业局副局长杨延寿针对...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