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蜕变记

延安日报 2017-06-01 10:02 大字
刘健(右一)与村民探讨产业发展路子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在农村还能打工赚钱……”一句感叹,道出了普则塬村民往昔贫困清苦的生活。

杨家圪台镇普则塬村位于延川县南部5公里的南河沟内塬上,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沟道狭窄,土地总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达1300亩,但多以山坡地和零星河条地为主,农业生产十分落后。

近年来,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邻村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不甘贫困的普则塬村人,也开始动起了致富的心思。在帮扶单位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书记刘健结合实际,积极为村上争取项目、协调资金,没几年的时间,村民们就在山塬上种起了1200亩的苹果。

但是,务弄苹果树是个细活,技术和管理尤为重要。自2016年3月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健先后协调县农广校到村培训苹果产业技能5次,让果树管理技术走进田间地头,让村民真正掌握了苹果种植管理技术。

“今年果业集团还流转了我们710亩地,把我们的多余的土地租出去,既能收租金,又可以打工增收,更主要的是还能学技术,能带动村民把果树好好管理起来。”普则塬村党支部书记郝建叶说,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技术,他们私底下可没少动脑筋。

普则塬村地多人少,在村的只有30户左右,每户都能有二三十亩的地,因此很多土地都荒了。

考虑到村上的实际情况,刘健先后通过县水务局和相关单位争取到600亩山地平整、羊路沟治理、饮水工程维修改造、通村道路硬化等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此外,他还联合村干部积极对外协调,以土地承包的方式,签订了150亩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村上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劳动力严重不足,地根本种不过来,通过项目把荒地旧地重新利用起来,可以说是变废为宝。”正带领村民在陕西果业集团的果园里套种红薯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兴说,“现在,我们村上几乎没有闲人,即使是有病的、上了年纪的,也都能来打工赚钱。”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一年还能挣个两万来块钱,但现在身体不行了,到处都找不到营生,两个娃娃还都在上学,眼看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没想到经过村里积极协调,我现在既能照看自己的果树,又能在村里打工。并且还能收土地租金。”43岁的贫困户张延林自从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后,一家子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现在,我光是在这里打工,一天就能挣120元钱。”张延林高兴地说。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有靠得住的产业。如今,走进普则塬村,道路平整、果树林立、项目施工火热进行,这一处处设施、一项项产业、一群群忙碌的人们,让原本贫穷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命。

硬化村内巷道、安装55盏太阳能路灯、建小型活动广场……这些都是普则塬村已立项规划待实施的项目,每一个项目中都饱含着这个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贫困村的脱贫致富的梦想。

本报记者 刘小艳 李江峰 通讯员 杜静

新闻推荐

“我俩突袭了敌人一个排”

常正明告诉记者,他的战友非常多,遍布全国各地。细细想来,当年转战陕北期间他们侦察连的战友,好多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他的记忆中,山西吉县的刘崇德战友,让他记忆深刻。“刘崇德比我小3岁,我今...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贫困村蜕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