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浇筑青春的梦想

延安日报 2018-08-19 12:16 大字

石磊:挚爱这片黄土地

白建国:踏实走出每一步

本报记者 马政

青春的美好,在于它有着很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这些梦想的实现,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途径。而对于在宝塔区南关街区北航·贝塔双创街区的青年们来说,创业,浇筑着他们青春的梦想。2月9日,由从事传媒行业的李海涛等人发起的陕北青年创业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并入驻双创街区。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200余人,以80、90后青年创业者为主。半年多来,他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也有着一个个感人励志的创业故事。

张龙:选择决定命运

“下午6点有个43人的团,让前台预留25间客房,停车场预留大型客车车位。”8月15日午时,在维客商务酒店大厅,酒店负责人张龙正在给工作人员安排着今天的接待工作。他和朋友一起接手经营的酒店已逐步步入正轨,当下旅游旺季,客源较为稳定。

出生于1986年的张龙是宝塔区枣园街道办事处枣园村人,从小住在枣园旧址附近的他,经常会见到导游为游客介绍景区历史、宣传家乡,便萌生了做一名导游的想法。高中毕业后,张龙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报名参加了由延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导游培训班,并成功考取导游证,之后他在市内多家旅行社做全职或兼职导游。

2015年,做导游已近10年并在行业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他决心自己创业,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注册成立了延安四季风国际旅行社。有了自己的旅行社,张龙的事业逐步步入正轨,而多年从事旅游业的他也渐渐意识到延安的导游需要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其他省市导游之家会员的建议下,张龙与几位资深导游在今年3月份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延安导游之家。“我们目前的导游之家属于自发成立,只是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想进一步发展,真正为延安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还需要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延安导游协会,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考虑。”张龙说。

加入青创会后,张龙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看到延安红色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市区客房经常供不应求,便和青创会的朋友共同出资接手并按照四星级标准重新装修了维客商务酒店。记者了解到,该酒店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延安火车站和汽车南站,拥有独立的大型停车场,目前有客房130余间,有多年带团经验的张龙根据外出游客对酒店品质的追求将酒店按照生态绿色标准装修,性价比较高。

同时,张龙将自己的旅行社总部也迁到了酒店内,方便游客咨询相关旅游信息。在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来自浙江的游客王女士说:“我对该酒店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满意,也对延安的旅游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比之前想象的好很多。”

如今,张龙和朋友投资的酒店已步入正轨,但在刚刚接手酒店时,他也经常为客源发愁,便通过自身关系和多家旅行社导游对接,并通过互联网和旅游网站宣传推广,才逐步有了客源。

“我刚刚开始涉足酒店行业,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所以我更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张龙说道。

创业感言

从一名小导游到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再到如今一家大型酒店的管理者,我经历过挫折时的沮丧和无助时的迷茫,也经历过成功时的喜悦和别人认可时的欣慰,我坚信:选择改变命运,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石磊:挚爱这片黄土地

8月16日下午,在青创会办公室见到石磊的时候,他正在和朋友们讨论着自己培育的新型杂交紫薯,由于个头过大,紫薯未能广泛推广,而这又是他现在主要的产品之一。为此,他多次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研讨技术问题,并和一起创业的朋友们商量产品该如何推广。

现在从事“互联网+农业”行业,并创办陕北农民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石磊出生于1982年,是延长县交口镇郝家沟人。出生偏远山区、自幼家境贫寒的他在读完初中后便选择辍学。“我家兄弟三个,我是老大,那时候经常看到父母为下一顿饭吃什么而哭泣,我就想着早点出来挣钱为他们分担负担。”谈及年少时的选择,石磊满是心酸。

1999年,年仅17岁的石磊不顾父母反对,孤身一人去天津打工。后来,不甘就此下去的石磊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从天津回到延安后,他开始从事酒店管理培训业务,并取得一定成绩。

2006年,结婚成家的石磊决定自己干一番事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通过交谈,他对农业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身为农民儿子的他,本身就有着一种农业情怀,于是便在这名研究生的建议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着力解决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技术问题。

但在服务过程中,石磊也逐步认识到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不足,于是他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参加培训,并学习农业技术。通过多年努力,他成功取得了高级植保员、高级农技师、高级农艺师等证书,成为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农民的生产技术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可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却又成了摆在众多农民和石磊面前的难题。2015年,石磊投资140万元,准备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可由于对自己太过自信、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定位不准、销售产品种类多却无侧重产品,一年后,石磊不仅没有帮助农民解决销路,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败光。

失败并未将他击倒,决心东山再起的石磊重新定位产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辣酱系列、延长苹果和自己正在研发培育的紫薯上。重新创业后,石磊和他的陕北农民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逐步走向了正轨,而加入青创会,也给了他一个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会员们的交流,集思广益为自己的事业打开新的突破口的机会。

如今,担任延长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的石磊深感责任重大,他不仅想着让自己的事业发展,也谋划着让会员单位的产品走出去。“未来,我会一如既往地带领公司和会员单位把最原生态的东西呈现给消费者,让他们入口的食品回归本真。”石磊说。

创业感言

身为农民的儿子,我带着梦想走出了大山,但我并未离开我挚爱的这片黄土地。创业多年,我心里最大的满足是看到农民的笑脸,他们笑了,我赔多少钱没关系,心里是踏实的。我相信,一个愿意付出的人,即使得不到更多的财富,也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白建国:踏实走出每一步

走进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心旷神怡。青山为傍、绿水环绕、巷道整洁、民风淳朴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座位于深山里的村庄,竟然还具备干净舒适的民宿条件,市民和游客到这里可以进行农业体验、拓展培训、户外烧烤等活动。

提供这一切服务的正是延安德耀旅游开发公司的负责人白建国。出生于1980年的白建国是延长县雷赤镇南庄村人,多年来,从一家小面馆的老板到如今有了自己的乡村旅游事业,白建国的每一步都踏实走过。

1996年,初中毕业的白建国来到延长县城,没啥手艺的他在工地上打工为生。有了一定积蓄后,他来到延安,在红化沟里开了一家面馆。之后,他又逐步扩展规模,最终开了一家中型餐厅,日子越过越红火。

出身农村的白建国注意到,现如今很多农村的窑洞都已无人居住,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很多城里人又有闲暇时回农村住、体验乡村生活的想法,但无论在农村建窑洞或者租窑洞长时间不回去都存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且要住得舒心,相关设施弄起来比较麻烦。

注意到这一点的白建国决心尝试民宿并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了康坪村。因为这里硬件设施较好,有已修缮好的知青故居,且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延延高速在该村也有出口。

2017年6月,白建国出资在村上种了100亩观赏性向日葵,由于向日葵花期较短,他在今年又改种了格桑花。同时,他租赁了多户农民的窑洞并重新装修,让前来的市民和游客在住上干净舒适窑洞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乡村生活。记者看到,窑洞内的装修与一般的宾馆不同,都摆放着一些在以前农村常见的老物件。

营业半年多的时间,白建国的民宿已经接待市民和游客14000余人次,在他的带动下,周围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村上开小卖部的村民陈俊富说:“以前我的小卖部一个月也卖不了多少钱,可来的人多了以后,我最多一天就卖了1000多块。”种植大棚小瓜的韩占荣也高兴地说:“以前我们种的小瓜都要拉到城里的批发市场卖,一斤只能卖7块多,现在游客直接到大棚里采摘,一斤能卖到15块,省了麻烦还更赚钱了。”

不仅如此,白建国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黄燕娃家给白建国租了5孔窑洞,一年租金12000元,她在民宿这里做服务员又有一月2000多元的收入,可以说一举两得。“能带动大家致富,让我更有信心了。我相信,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会让农民的致富信心更足。”白建国说。

创业感言

通过自己的创业以及目前形成的产业,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富裕,在企业盈利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让我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很值得。我觉得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坚持诚信、真干实干才能让自己的每一步走得更踏实。

新闻推荐

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 延安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延安市上半年接待游客298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92.21亿元

本报讯(记者黄志荣贾志敏)记者从7月20日下午召开的全市旅游(外事)系统半年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延安市共接待游客2980.6万...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