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样本 袁雷平:苹果让我脱了贫 通讯员 刘海鱼 贾寰 本报记者 叶树峰

延安日报 2018-08-02 18:07 大字

看着自家苹果长势喜人袁雷平笑开了花

“以前的苦日子熬过去了,现在种苹果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袁雷平笑着说。

52岁的袁雷平是延长县雷赤镇庙良村村民,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多年来,袁雷平一家仅靠3亩果园维持生活,妻子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如今女儿正在读高中,各项开销也越来越大,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袁雷平身上。“我家以前只有3亩果园,因为缺乏技术,再加上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果树产量、质量过低,苹果又卖不出去,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袁雷平说。

苹果是庙良村的主导产业,但是该村地属山区,道路也都是泥土路,交通非常不便,再加上此地又属于冰雹多发地带,苹果的产量不仅大打折扣,销路也成了问题,导致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种植果树,而是外出打工。

为了能多一份收入,袁雷平到附近的砖厂打工,但是种苹果和打工挣来的钱加起来也仅够补贴家用,孩子上高中了,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袁雷平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2015年,庙良村借助县政府扶贫资金,给村上修了柏油路,解决了道路不畅苹果滞销的困境。针对庙良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县政府大力扶持苹果种植,果业局给庙良村村民带来了苹果苗,果业技术人员采取现场观摩教学、举办专题轮训等方式给村民进行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

于是,袁雷平辞去了砖厂的工作,积极响应政策,成为首批回家乡发展苹果种植的村民。为了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种植技术,袁雷平认真学习幼树防寒、疏花疏果、套袋方法等技术。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再加上果业局提供的树苗以及防雹网,袁雷平家依靠果园种植当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一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袁雷平自身勤快,对种植果树非常用心,经常早出晚归。今年,他把剩下的3亩地也栽植上了果树,而且又接手了弟弟家的3亩果园,种植规模是越来越大,按照去年的行情,预计今年他家果树的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庙良村第一书记陈鹏说。

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增添了袁雷平脱贫致富的信心。他说:“现在政策这么好,不能总是等着别人帮助,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他还说,现在他的信心很足,将来会再承包一些果园,扩大自己的种植面积,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延安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方大燕)6月29日,延安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柯昌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强化政策...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