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荆是来干实事的” 记延长县交口镇南河村第一书记荆晓云

延安日报 2018-04-28 14:25 大字

●荆晓云(右)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实习生 延媛 本报记者 方大燕

一头齐肩短发,一副黑框眼镜,一身休闲装扮,2017年1月份,当荆晓云到延长县交口镇南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们对她是不信任的,“就这个90后女娃娃,能干了啥?”对于她的工作能力,村民们纷纷提出质疑。

面对质疑,荆晓云没有解释,只拿行动说话。

到村上后,她逐一走访了村里的222户村民,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她都熟记于心。经过走访调研,她发现南河村饮水、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经常被苹果运输、出行及吃水用电等问题困扰。

要致富先修路,荆晓云立即给自己订下第一个目标——硬化通村道路。

“再难也要打通村民们的脱贫致富路。”于是,荆晓云积极协调地方道路管理站和包扶部门,维修了马家村通村道路以及南河窑硷山生产路、鸠沟生产路、普河窑背山生产路和大道河桥头村内主干道。同时,为南河村、白马滩村、薛家村入户路和巷道铺了砖。她的这个做法,震惊了村民:“这个小女娃不简单,竟然真的把路给修成了。”

路修好了,村民吃水用电难的问题还压在荆晓云心上。为此,她协调水利部门打了134眼饮水井,协调交口供电所为没有通上电的农户栽电杆、接电线,并对全村住房进行排查,完成12户移民搬迁,44户避灾搬迁,16户危房改造,确保村民住得安心。

“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做事的人。让南河村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真正地富起来,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荆晓云看来,扶贫不仅仅是修路盖房,更重要的是培养困难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南河村属川塬各半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如何让困难群众增收?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南河村发展?……这些成了荆晓云经常思考的问题。

为了破解难题,帮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荆晓云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问思路、求意见,替村民出点子、找路子,最终决定在南河村发展苹果产业。

思路确定了就马上行动。荆晓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县委组织部和镇上下拨的40万元资金承包了18亩地建立苹果矮化密植园,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

与此同时,为确保贫困户户户都有一至两项适合自己的产业,荆晓云还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效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65户贫困户每户发放猪仔2只,为41户没有长效产业的贫困户发放73头牛。同时,通过互助资金协会为23户农户发放贷款12.5万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产业。

“以前就靠外出打零工和种两亩玉米赚钱,收入特别不稳定。现在我养猪养牛,政府又给予各种补贴,一年收入近2万元呢!”贫困户马根生高兴地说。为了帮马根生彻底脱贫,荆晓云为他协调了公益性保洁岗位,一年下来又多了9600元收入。

“小荆是来干实事的,我们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了。”村民们感慨地说。

“作为第一书记,要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勤跑做实,这样才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自己。”荆晓云说。

新闻推荐

挪出穷山窝 敲开“幸福门” 延长县移民搬迁工作小记

●贫困户在娱乐室健身●贫困户在社区接受体检通讯员齐祥银本报记者雷荣杨柳吐翠,春光明媚,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长大地一派生机勃勃。行走在延长大街小巷,一座座扶贫移民安置楼在县城高高耸...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