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有人家
诱人的红苹果 榆林日报杨彬摄
渭南日报记者 杨 欣
“穿越秦晋峡谷 探秘黄河文化”陕西沿黄公路三地党报媒体联合采访团从延长县城出发,来到黄河边的凉水岸村。
凉水岸是延长县雷赤镇黄河岸上的一个村庄,与山西省大宁县平渡关相对,辖上坡、下坡、凉水岸三个自然村。
在村主任王继明的带领下采访团走进一个农家小院。还没走进院门,一股儿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引得大家不由得闻香寻源。
原来,得知采访团的人要来,小院的主人冯勤祥和他的婆姨樊彩霞早早就在厨房忙活了。“今天想让大家尝尝我们延长的喜事饸饹。”正在熬饸饹汤的樊彩霞操着一口陕北话说道。
“饸饹是我们延长的特色小吃,以前我们这儿穷吃不起白面的时候,都是用豆子做饸饹,一般都是用豇豆做,做出来是绿色的,现在生活好了都是用麦面做了。”冯勤祥一边揉面一边说。
冯勤祥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勤劳朴实的陕北汉子,和婆姨在黄河岸边辛勤劳作,供养两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得简单幸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吉祥平安。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冯勤祥不幸被查出胃癌,做完手术后家里一度陷入困境。为了帮助冯勤祥早日脱贫,当地政府帮助他们发展花椒产业,并支持他们办农家乐。
“我家两个女子都已嫁到城里了。平时就是我们两口子在村里种花椒。2015年的时候,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捎带着经营农家乐。”熬汤的间隙,樊彩霞腾出手把从自家摘的辣子、青柿子切碎拌成凉菜。
“真得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现在我们种植花椒,一年收入大概有四五万元,这个农家乐一年也能有个两万多元的收入。”说话间,樊彩霞又麻利地调了一盘青椒拌花白。
据王继明介绍,凉水岸村151户人家。1999年开始种植花椒,到2003年已经形成规模,是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现在人均收入2万元。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们村里现在有3家农家乐,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周边县城的人到凉水岸村来游玩。他们除了吃些我们做的家常小吃,有的人还会借宿一晚,临走的时候就塞几十块钱,20块、30块,看心意,钱都是看着给,不给咱也不好意思要。”揉完面的冯勤祥搓了搓手憨笑。
“沿黄公路修好了,这下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用勺子搅着饸饹汤的樊彩霞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延长喜事饸饹,以面筋道十足、汤香味浓著称。
延长喜事饸饹的制作,和面是关键。由于和的面多,所以和面时需一个力气大的小伙子在大瓷盆里用手掌和拳头反复揉、翻,这样和的面既均匀又有柔韧性,而且不易断。
压面时将特制的木头饸饹床子架在锅上,五六个小伙子围在锅周围,其中由一个力气稍大的小伙子,用力握压饸饹床子的压杆,保持饸饹床子的平衡;另外几个小伙子则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担在压杆上,分别坐在两边的棍子上使劲往下压。在力的作用下饸饹床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那粗粗的饸饹面犹如从天而降的玉柱注入锅中翻滚的热水当中。而此时由一个专门负责捞面的伙计,一边用两根长长的特制的筷子将面拨开,一边不停地往灶堂添柴火。等面熟出锅后,伙计就会用一个很大的笊篱,用筷子将面捞入一个很大的老盆里。
饸饹汤在面还没有出锅以前厨师就已经做好。但它的制作,也有几道工序。厨师将少许的油倒入锅里,等油热后,放入切好的葱、蒜、红萝卜块、洋芋块、肉块以及预备好的调料不停地翻炒。然后倒入煮过肉的油汤,这是做饸饹汤的关键所在,因为用肉汤做出的汤浓香。紧接着用大火不停地熬,等红萝卜块、洋芋块烂熟,豆腐块软嫩、汤味香气四溢的时候,再调入红红的油泼辣椒面、葱花、香菜叶,此时的汤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新闻推荐
“我叫张春谱,小名儿二海,今年54岁,延长县二海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是以我的小名命名,作为一名农民,用自己名字起名更亲切、顺口。合作社以“短、频、快”的合作理念,提供养鸡技术服务,应用双向激励体质,鼓...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