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检阅蔬菜种植业 本报记者南江远通讯员黄亮

延安日报 2015-03-31 22:29 大字

技术员介绍新引进的油桃品种

种植户在展示水肥一体化

安塞连片的山体大棚

延长的双层大棚

创新型种植,用智慧创造效益

3月18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感谢全市蔬菜工作现场会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实地走访各个县区共10个蔬菜种植基地的生产和管理情况,由此记者也了解到了全市蔬菜生产的真实情况及管理水准。同时,由市县区蔬菜站组成的观摩考察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交流经验,提升蔬菜种植技能。

服务小组们先后奔赴10个蔬菜种植基地,第一站是富县和甘泉。在富县的榆黄产业园区里,种植户正忙着给大棚的后背加上防雨的塑料泡沫,就像是给这些灾后新建起的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都穿上了透明的雨衣。大棚内,一大片黄色的粘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整齐排列着,只需轻轻扭动开关,地下的滴灌喷头就会渗出水来,浇灌蔬菜。园区内还配套建成了千头养猪场和万吨有机肥场,为园区及周边蔬菜种植户提供农家肥。“在去年全市的瓜菜展评会上,咱园区所产的绿博特小瓜和30津优黄瓜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呢!”富县蔬菜办总农艺师陈晓波向大家分享着他们的先进经验。他介绍道,每个大棚外都会张贴上该棚内所种植蔬菜、瓜果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并附上技术员及蔬菜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指导菜农的标准化种植。

A

标准化种植,服务到棚口

走进安塞县境内,山山峁峁上矗立的连片山体大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在该县的宋家沟村,政府利用这里通风、向阳等有利条件,开辟出来发展大棚产业,解决该村缺乏产业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水电路配套齐全,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种出的蔬菜品质好、价格高,使得该地的山体大棚已经扩展到7800米,占地412亩,成为全县单点面积最大的一个。该村不仅达到了户户有棚种的标准,还吸引了周边村民也来承包种棚,带动全镇发展大棚蔬菜的热潮。

隔壁村的马明娃去年12月份刚来该村承包种棚,去年春节前他栽种的第一批辣椒开始售卖,按照批发价每斤2元钱的价格,他这棚辣椒到年底的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呢,这远远超过了他以前外出打工的收入。在这里,周边村民承包大棚的数量占到了总数的1/3,规模化的种植让周边村民们都有了致富的好产业。

B

规模化种植,村民齐致富

在子长县杨家园则现代园区里,有一座不得不提的新型大棚,从大棚外部看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秘密就在于,该大棚利用可变采光角设施,随着温度的变化来改变采光角度,从而延长一两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使大棚能够根据瓜菜生长的规律自动调节温度。“它还有一堵特殊的后墙,由保温板和土墙构成,白天利用风扇将余热吸收到后墙储备,晚上再将热量放回棚内,到了冬季,可将棚内的温度提升5到6度呢。”该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试验验证,该型大棚的产量比普通大棚高出1万斤左右,该县计划将这种大棚在全县推广应用。他的话语,引得参观的人群纷纷细细打量着大棚,大家都为这座最牛的大棚点赞。另外,该园区引进的30多个新品种瓜菜也令参观小组称奇,香蕉西葫芦、羊角蜜甜瓜……这些好看又好吃的“明星”瓜菜,也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C

现代化种植,好吃又好看

现代化高科技的种植让大家开了眼界,随之而来,延长县七里村薛家芽塬行政村里的一位年轻人的故事让大家拍手称赞。年轻人叫张伟斌,6年多的种棚经验,促使他发明了一种双层大棚。就是在普通大棚的内侧又套了一层钢架,还装有自动卷帘机,温度要比普通的大棚高出6至7度,棚均产量比普通棚高出一半,且味道甘甜。张伟斌介绍说,这种创新的做法从刚开始种大棚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后又经过多年的思考和试验,终于在2013年一次性建成了5棚。现在,他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将大棚完善,让产量和效益最大化。

“小伙子用智慧创造效益的做法好,这种创新值得学习和推广。”市蔬菜站站长刘荣强在人群中发出这样的赞叹。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一路上的所见、所学,受益匪浅。

D

新闻推荐

张玉曙赴延长县调研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本报讯(通讯员周金娥记者马政)4月9日至10日,市政协副主席张玉曙及市民政局、老干局、老龄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延长县调研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延长县郑庄镇王良寺幸福互助院...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