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家新村新产业 ——延安市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之三

延安日报 2015-01-20 21:27 大字

本报记者 谷嫦瑜 王强 宋伟

2013年的强降雨灾害,让圣地延安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一年后,当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延安,灾难的痕迹已渐渐隐去,一幅安居乐业的新生画卷已经铺展在眼前。

2014年12月16日,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延长县黑家堡镇贤村洼村民刘忠元彻夜难眠,他爬在自家的热炕上,写下这样的打油诗:贤村洼,变化大。旧村原来实在差,坡陡沟窄种地难。吃水驴驮又人担,赶集就把毛驴赶。雨灾重建齐动员,将咱们搬出烂窑院。出门大道平展展,种地不再用翻山,新村新房新产业,幸福生活享不完。

这首打油诗把受灾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灾后重建,榆林市充分考虑到

农民发展产业的要求,尽大可能将受灾群众搬迁到产业集聚较充分的区域,让农民不仅搬出大山,住进新村,而且要最大可能实现产业致富。

搬到果园好致富

“我的车,买了有两年了。”宜川县秋林镇皮头村张文兴指着院子外自己的大众汽车给记者介绍,自豪中还略显羞涩。

2014年12月19日,在该村新建的居民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带院平房外,停放着许多家用小汽车。皮头村包村干部武明向记者介绍,皮头村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这儿的苹果品质好,卖价高,果农的收入普遍比较高,买汽车的农户不在少数。

“2013年的雨灾,我家的3孔土窑全

部成了危房,借助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搬出了原来的旧窑洞,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子,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而且新村距离果园非常近,出了家门就能看见果园,上地干活真是太方便了!”在张文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离他家只有200多米远的果园里。“我家有5亩果园,今年下来收入13万元左右,建房子、装修、买新家具共花了20多万元,明年下来,欠债就能全部还清了。”

宜川县皮头村地处塬边半山腰,早

在1999年就在塬上发展起200多亩果园,近几年果园大批挂果,家家收入可观。然而,由于耕地红线的限制,塬面的宅基地一直批不下来。灾后重建中,该村原来居住在塬畔土窑里的35户村民,终于全部搬迁到了集中安置小区,每家四间平房,有院墙有龙门,巷道硬化,镇政府还为村上修建了文化广场,路灯、公厕、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一条9.2公里的水泥通村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让作风更有序让环境更美好延长县启动百天“四项整顿”

本报讯(通讯员李东)近日,延长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百天的“作风整顿”、“信访安全和社会秩序整顿”、“网络信息秩序整顿”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四项专项整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

延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