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宏:只要人勤快,生活就有希望本报记者苏舟
1月28日,也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赵忠宏骑着他的三轮摩托行驶在通往延长县黑家堡镇的路上,车上拉着几袋米面和一些新鲜的蔬菜。他要赶着回家过年,上次回去看父母已是几个月前的中秋节了。
在城里打工的赵忠宏多年前遇见了一个送《华商报》的同乡,在这个同乡的介绍下,他换了一份新工作,送报纸。送报纸的第一天,一户人家要卖旧报纸,他拿出身上仅有的十几块钱买了这些报纸,然后卖到废品回收站。“赚了几块钱,够我吃一顿饭,好事。”这件事让他忽然有了新的想法,边送边收,不耽误工作,还能挣点外快。就这样,赵忠宏开始了他的“破烂”人生。
送了一年多的报纸,赵忠宏专职开始收报纸。“现在南大街的好几个单位都是我在收旧报纸,一年下来能收个二三十吨。”说到这里,赵忠宏有些得意,“其他人进这些单位门卫都拦呢,但不
拦我,经常去,所以他们都知道我是来收报纸的。”
把旧报纸和废纸搬到楼道,码得整整齐齐,一根尼龙绳从底下穿过去,绕到上面再打个叉,拽着绳子两头一使劲,一捆旧报纸就收拾好了。赵忠宏半跪着,熟练地整理着收来的旧报纸,一双黑不溜秋的手粗糙而有力。
“前几年还可以,一年下来能挣个四五万,这两年利润小了点。”对于现在的工作,赵忠宏觉得很满意了,“基本什么都不会,只有蛮力,能找到这样的活,很不错了。”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吃点早饭就开始在各单位收报纸,一直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家。
“我吃饭都是在外面买,很多饭馆的老板见我来了份量都给的很足。”赵忠宏也明白,大家对他多少有些同情或是怜悯之心,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我知道,其实很多人看不起我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的亲戚。”
赵忠宏在二庄科沟里租着一孔窑洞,但是老家来的亲戚宁愿住旅店也不去他家。“他们都有些嫌弃我。”说完他低下头,默默点了一支烟。“可能我干个别的,只要不是收破烂,他们就会来我家住了。”
话题转回收废品,赵忠宏的劲头又足了,他说现在这些单位的人都有他的电话号码,一有废品就首先给他打电话。刚开始的时候他有辆架子车,后来又买了一辆三轮摩托。“不买不行啊,一些大单位的废品太多,拉不过来。”
今年遇到一件事让赵忠宏又开始担心起他的生意了:“以前年初的时候光台历、挂历就能收十几箱子,都是新的,连外面的塑料都在,但今年一本没收到。”赵忠宏从各个单位打听后才知道,单位以后必须节俭办公。“现在这行利润已经不行了,要是量再小了,赚钱就更难了。”也是想到这一点,赵忠宏开始扩大业务范围了,去更多的单位收报纸。
一直到采访的最后,赵忠宏才谈到
了他的家人。“老婆跑了,孩子跟娘家人在一起。”三年前,赵忠宏的妻子从家里搬出去了,原因是他动手打了妻子。“农村人有愣气,当时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我动手打了人家,结果她就从家里跑了。”赵忠宏虽然嘴上说不惦记娘儿俩,但眼眶已经红了。“我去找过一次,她说不回来,我也没勉强,现在人不在一起过,离婚手续也没办。”
从种地一直到收废品,赵忠宏干过很多活,但一直是维持基本生活的状态。用他的话说:“我不是个懒人,可人这一辈子真不容易,糊里糊涂就过了一半。”对于将来,赵忠宏说:“走一步看一步吧,我是个勤快人,只要舍下身子干,就不会饿着,生活也就有希望。”
基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晓)“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看着崭新的地图,行走在地标路牌醒目的街头,近日,延长县居民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经过2002年、2011年两次撤乡并镇,以及社会发展中一些自然村的消失、地名的更...
延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