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磐锻党性狂澜如沸砺作风
(上接第一版)“出事了!”惊魂未定的张院军忍痛跳出车子,发现李蜀玲和郑国强被死死地卡在车里,动弹不得。接到救援电话,村支书冯棉东带人前来营救。谁知刚走到现场,冯棉东又被二次塌方的泥石流齐胸埋住。镇上的领导干部闻讯赶来,才将几人营救出来,李蜀玲肩胛骨骨折,全身大面积软组织受损,其他几人全身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张院军说,我们受点伤无所谓,只要能让那些危窑危房户明白,大家这么做都是为他们好。让大家欣慰的是,在听到干部们为了保护自己而负伤时,李金墩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主动从危窑里搬出来了。
7月12日的暴雨洪水冲断了宜川县寿峰乡寨子村的桥梁,32户群众生活在“孤岛”上。7月16日雨稍歇,寿峰乡党委副书记李贵民就出现在了断桥旁。这位皮肤黝黑、身体敦实的汉子正隔着20多米的河道拿着喊话器给寨子村的村民通报这几天的天气情况,性格开朗的他还不时地跟村民开几句玩笑,引来阵阵笑声。寨子村的桥被冲断后,因为一直下着雨没法修,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加上一些人家里的存粮也不多了,村民们显得有些惊慌和焦虑。这天雨刚减小,李贵民就带着铲车将30袋面淌水送到寨子村村民家中,让村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物质上乡上尽全力保障,在精神上也要给大家鼓劲,讲一讲笑话是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李贵民对记者说。
涧头村通往乡上的桥也被冲断了,79岁的老人张天恩窑洞出现严重裂缝,想着老人不能回家要淋雨受冷,李贵民二话不说,和其他两名干部背着应急帐篷步行三公里,淌过齐膝深的河水连夜为张天恩搭起帐篷。涧头村的河道虽然没有寨子村宽,但是水流湍急,冲得人很难站稳。三人将胳膊挽在一起,一步迈出踏稳了,才能迈下一步。老人住进帐篷后感激地说,从你们这些娃娃身上又看到了延安时期的好作风!
“过河时其实心里也有点怕,可咱是共产
党员,咱不过谁过啊!”李贵民很平淡地说。
愿奉献,愿担当,延安精神在闪光
在灾难深重的延安大地,抢险救灾无数个日日夜夜,各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延安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自身的行动感召和鼓舞着群众,大家手挽手,心连心,肩并肩,共同谱写了抢险救灾的光辉篇章。
延长县郑庄镇在此次暴雨洪灾中受灾非常严重,作为赵庄、石马科、刘塔行政村的包片领导,副镇长兰晓利不是忙着排查险情,转移群众,就是巡查大坝,排水排险,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在暴雨烂泥里,从来没喊累。7月14日,正在忙碌着转移安置村民的他接到妻子打来电话,孩子走丢了!听着妻子让他赶紧回来找孩子的哭求声,兰晓利心如刀绞,他不是不爱孩子,可是现在又怎么能撇下群众走开啊。兰晓利只是说了句“你先到处找找吧!”便挂上了电话。当他妥善安置完最后一个群众时,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他急忙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寻找孩子。晚上7点多,孩子终于找到了。兰晓利顾不上休息,马上又要赶往农村片区,在简单叮嘱几句后,身影便匆匆地消失在了夜色雨幕中。
正是有了党员干部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才帮助群众走出灾难带来的阴霾,重新燃起了生产生活的信心。
在甘谷驿镇,我们听到了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7月12日,甘谷驿镇干部白盟在排查到康家沟危窑危房住户时,发现村民杨文明的房子不结实,存在安全隐患,就劝其撤离,但杨文明是专门从延安回家来修整房子的,认为房子修补修补就行,坚决不肯离开。为了不影响工作,白盟只得先继续排查其他住户。晚上7点多,白盟第二次和村干部来到杨文明家门口,这一次杨文明任其好说歹说,就是不开门。夜里白盟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担心杨文明的房子会有危险。晚上11点,白盟叫起村干部,第三次来到杨文明家中,这一次他们想了个计策,白
盟不停的敲门将杨文明叫出来,村干部趁机给他家的门上了锁,然后一起将杨文明背到安置点。杨文明一路挣扎,斥骂村干部强行带他走是违法的,白盟他们互相对视苦笑,一声也不吭。次日凌晨4点,杨文明的房子就塌了。杨文明的儿子杨东东来接自己父亲的时候,又感激又愧疚,握着白盟的手连声说“对不起……感谢你……”白盟这次开心地笑了,他为自己的行为被群众所理解而感到欣慰。
正是有了党员干部们这种不回避、不退缩的勇于担当精神,才为群众撑起一座座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切实维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黄陵县,两名干部勇救集体财产的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7月25日,黄陵县城突然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地处环城路东侧临近沮河的县房管局由于地势低洼,大量的洪水涌入院内。当时正是中午下班时间,局里只剩下正在值班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副主任王长新和门卫缑根祥两个人。排水口太小,水路不畅,眼看着洪水不断上涨,一楼办公室里存放的价值几百万元的全县保障房重要图纸和相关材料就要被洪水淹没冲走。王长新和缑根祥顾不上考虑太多,直接冲进齐腰深的洪水里,奋力想将靠近河岸的院墙推倒来泄洪。围墙倒了,两人却被宣泄而出的洪水卷进了河里,浊流奔涌的沮河瞬间将他们冲出100多米。他们俩在泥水里奋力挣扎,抓住了被洪水冲下的垃圾桶,拼命地游向岸边,最终被周围群众营救上岸。在得知图纸材料无恙后,两人才肯让群众把他们送到医院。
正是有了党员干部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英勇拼搏精神,才让肆虐的灾魔也为之退避三舍,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有温暖,有希望,传递重建正能量
当明媚的阳光重回大地,暴雨洪水的阴霾渐渐散去,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已经定格
在了群众的记忆里。然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雨停工作不停,水退热情不退”,征尘未洗的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工作中。
在子长县马家砭镇,因灾搬离转移的群众达7241人。为了安置好群众,镇党委、政府提出“党员联系受灾户、干部联系困难户”的两联工作法,将群众的安置、生活及今后的生产自救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全镇设立群众临时安置点36个,床铺被褥、米面油及饮用水粉配备充足,党员干部们还为联系的群众送来了新鲜蔬菜、馒头、面条和方便面等食物,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无忧。
全市像这样的安置点有852个,安置群众达238770人。在对群众房窑进行排查和恢复重建以前,他们还将在这个共同“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大家其乐融融,坦然面对生活的变故,表现出坚强、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有党委政府的救助,有镇村干部的帮扶,我们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延长县郑庄镇村民张秀梅看到前来帮忙清理房屋的镇村干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7月25日的暴雨洪灾中,全镇平均进水深度近2米,4559名群众受灾,3258孔空洞倒塌,3374亩农作物绝收,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张秀梅家的数千斤米全部被埋在泥浆中,数包煤炭被水冲走。正当张秀梅万分悲伤的时候,镇上干部将她们一家人进行了妥善安置,并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张秀梅等受灾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甘泉县道镇三岔村村民张忠义去年贷款8万元购买了50余只羊子进行饲养,到今年羊群已经发展壮大到110只,眼看年底就能见到利润,小儿子结婚的花费就有了着落。没想到连日强降雨致使羊圈里的土窑坍塌,110只羊子大部分被埋。镇党委副书记李建军得知后,和乡镇干部及时赶来,组织抢险队帮助张忠义刨挖出被埋羊子58只。遭此不测,老张两口子像霜打的茄子。
看到老张两口子的恓惶遭遇,李建军心里也很难过,由于死亡羊子较多,宰杀后不好处理,他决定帮老张先联系一个冷库,把这些羊子存进去,然后帮忙联系一些买主,尽可能挽回张忠义一家的损失。张忠义感激地泪流满面,哽咽道,“有了镇领导的大力帮助,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全市电力、通信、交通、农业、城管、水务、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放弃了休息,加班加点地修复水毁的供电、通信、道路、桥涵、坝体等基础设施,全面清理淤泥和废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并积极下拨救灾款项和物资,深入一线核查灾情,为灾后重建打下基础。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与受灾农户共同开展生产自救,一面组织人力疏通村内及农田的沟渠,重建大棚,一面抓紧筹集种子、化肥等农资,对确定绝收的地块补种晚熟农作物,尽量挽回损失。
8月1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从编制重建规划、核查灾情、倒塌房窑恢复重建、发扬延安精神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当前全市上下迅速将各项工作转入到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上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省市县各级已下拨救灾资金18645万元,帮助群众渡过难关。连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爱心人士积极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中央有关部委、全省各地各部门也向延安灾区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积聚和传递着携手同心、攻坚克难的正能量,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目前共收到捐款近亿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次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就是块最好的“镜子”,它照出了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将飘扬的党旗永远插在危险的最前沿,把优良的作风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博)无儿无女,无户口,也没有固定住处。近日,一七旬老人盼望好心人能予以救助。今年70多岁的陈步祥老人,原来是榆林市绥德县田庄乡辛庄村的一名石匠。1990年,他只身一人来到延长县黑家堡镇盖头平...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