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谓“问题”学生的一点思考
孩子在学习上、行为上出现问题,许多家长很着急,但往往束手无策,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孩子行为出现问题,首先可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应从自身多找原因,看看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愿望和实际效果是否一致?孩子意志力、自制力、吃苦精神等优秀品质怎样?这些品质不仅仅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的根本因素。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过程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结果不必太在意,自然会好。忽视过程,或者尽管也重视过程,但手段不合理,愿望和效果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则不会有好结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才能不断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以下原因:对学习的感受不好,缺乏主动性;老师家长的引导欠妥,激起逆反;或者知识遗漏太多,顾此失彼,老虎吃天——无法下手;有的虽有学习愿望,但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时间效率低下,导致学习负担加重。凡此种种,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遇到这些情况,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老师具体有效的帮助,
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抱怨、批评。学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有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少不同,需要我们提供的帮助也不同而已。
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其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成因,从改变原因入手影响结果。亲子矛盾尖锐的,要首先改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学习中欠账太多,导致顾此失彼、丧失信心的,则应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建立自信,制定合理的阶段目标,迎头赶上。而那些虽有学习愿望,但学习感受不好,方法欠妥,效率低下的学生,则重在培养兴趣、改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从根本上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有效途径。问题各不相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法无定法,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体现的是教育者深厚的学养、深入的思考和感悟的灵性。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社会要付出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在于财力,更在于智力。一个人的成才,文化知识当然必不可少,但进入社会后,能否找准社会定位,尽
早确定一生努力的方向,并具备科学精神,能吃苦耐劳,坚持终身学习,加上社会阅历、人生感悟的积累,到四十岁能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已算成才,少年才俊自古少之。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难以达到目的。不重视过程,不注重时间、精力、智力的投入,把钱花在择校上,能换来好的学校,但绝买不来知识。
正确看待成绩。考试有两个功能,一为选拔,二为检测。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考试才是为了学习。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出在某一阶段、某些学业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时拾遗补缺,以利进一步学习。因此应强调考试的检测功能,忽略其排名功能。多数孩子智力没有根本差别,成绩好说明学习困难少,成绩不好,则困难大,需要老师、家长提供的帮助也多。如果不深入细致地、具体地关注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又不能心平气和地给予确实有效地指导,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一味批评指责是不公正也不客观的。长此以往,孩子不断承受来自
学业上的困难和负面评价的双重打击,最终会自信丧失,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消减而学无所成。
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旨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巧,培养全面的文化素质。大学教育则着重于专业知识,为职业做准备。阶段不同,侧重点不同,二者的区别仅此而已。因此,考大学也不过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将手段当做目的,本末倒置,就是“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得失成败与许多因素有关。孩子自身的成长经历、感悟思考,父母严格而慈爱,家庭温馨而和谐,幸遇良师,广交益友,莫不与之密切相关。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的道德与文化,增长其知识与才干,丰富其思想与见识,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走向社会时能更好的生存、竞争和发展。不要将手段当做目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延长县二中 霍保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舟)本报曾对延长县出租车市区跑长途的现象进行了报道,消息见报后,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治。然而出租车不见了,却出现了很多跑长途的“黑车”。近日,记者在向阳沟路边看到,七八辆私家车停在路边...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