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吴起县产业大户杜修义帮扶群众脱贫小记
?●杜修义抱着自家的猪崽
本报记者 乔建虎 通讯员 温巧莉
七月的吴起,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记者乘车前往吴起街道办郭畔村村民杜修义家,同行的吴起县扶贫局工作人员说,杜修义早年带领乡亲们种地、修路、建水窖、箍新窑、通电路、办学校,为村上干了很多事,早在1997年就被评为省级劳模。
来到杜修义家,一排整齐的窑洞映入眼帘,院外的葡萄树花开正盛,院里被收拾得整洁有序,梨树、杏树、桃树、苹果树都已挂果。置身小院,仿佛来到了“花果山”。“花果山”上,有着一座现代化的养猪场。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争取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72岁的杜修义说。
2014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杜修义花费30多万元建起养猪场。起初由于资金、养殖技术的限制,猪场规模较小,考虑长远发展,杜修义一直摸索、学习,不断规范养殖技术、猪舍格局、饲养工艺等,从饲料、药物、疫苗、消毒等环节他都严格把关,细细研究。
杜修义的猪场干净明亮,有智能监控系统,一进猪场就能听到猪崽“哼哼唧唧”撒欢儿的声音。
“猪的品种很重要,为挑选好的品种,我去过很多地方,反复考察研究,最终在银川引进适繁母猪,以此确保猪崽的质量。”杜修义告诉记者,刚开始时修建的传统圈舍将妊娠的母猪和猪崽喂养在一起,容易发生母猪将猪崽挤压致死的情况;如果分开圈养,又会给哺乳带来不便。
经过多年反复改造与试验,杜修义在母猪圈舍的一角隔了一个扇形的小圈,上面挂着保温灯。这样一来,母猪进不去,猪崽平时待在自己的小圈里,保证了猪崽的成活率。
岁月更替,年复一年。对于养猪的每一个细节,杜修义都认真研究,逐步掌握了一门独特的养殖技术。
每年春季,草木萌动、万物复苏,正是猪崽出售的好时节,这也是杜修义最忙的时候。白天他要接听电话、陪乡亲们去猪圈选购猪崽;晚上,他要睡在猪圈里等待母猪下崽,将刚生下的猪崽擦干放进保温圈里,以免冻死。
随着猪场不断发展壮大,杜修义家的养猪场从开始时的15头猪,发展到现在的千头猪场。杜修义养猪场的猪崽骨架大、瘦肉多、易成活,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
“我今年在杜修义的猪场购买了六头猪崽,每次在他这里买猪崽,他都低于市场价200元的价格卖给我,还给我赊账,肉猪卖了才给钱。去年我买了五头猪崽,挣了1万多元,今年的行情比去年还好,我肯定赚得更多。”贫困户王兆富的猪舍里,六头猪崽正在吃食,言语间掩饰不住喜悦。
除此之外,杜修义帮助村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市场上的生猪饲料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杜修义总是主动先试,从中筛选出好的饲料品种,再向乡亲们推广。他还利用自己销路广、信息面宽的优势,积极帮助养猪的乡亲们畅通销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杜修义养猪场的猪崽不仅卖得便宜,而且猪崽生病了,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不厌其烦,主动上门免费为猪崽看病,真的是我们村里的大善人啊!”村民李金贵由衷地发出感叹。
在杜修义的带领下,像王兆富这样靠养猪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目前,全村31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我的养猪场每年产猪崽800余头,纯收入有30多万元,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现在,带领养殖户找到门路的杜修义上有技术下有销路,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他还想通过开直营店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吴起优质猪肉产业链,让群众吃上放心肉,让养殖户受益更多。
新闻推荐
近日,吴起公路管理段联合吴起县多个部门在该县长征广场开展了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
吴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