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惠农补贴情暖广大农民群众

延安日报 2013-10-10 16:33 大字

本报讯(记者吴丽霞)“过去全家老小一年到头围着100多亩坡地打转转,好年景才打下七八千斤粮。刚好够一家人吃。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改种经济林,家里的日子好多了。”吴起县周湾镇农民李志耀高兴地说。

1999年退耕后,吴起县农民李志耀一家留了12亩口粮田,其他的98亩全退耕了,种上了仁用杏和沙棘,一家七口一年领到了1.6万元补助。现在,李志耀家买了两台装载机出租到城里工地,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儿子也买了车在城里跑出租,还有大棚菜和杏仁的收入,老李一家人提起现在的日子很满足。在农民群众的眼中,退耕还林工程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项目。

近年来,中、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实施了对农作物良种补贴、地膜玉米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及保险补贴,奶牛良种及保险补贴,生猪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其中,从2008年起省上累计下拨榆林市良种补贴资金6037万元,对使用良种种植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四种作物全覆盖补贴,在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榆林市严格执行省上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一卡(折)通”直接发放给农民。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仅在黄龙县实施,2006年后逐步覆盖到全市13个县区,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实施中、省、市、县补贴资金30226万元,推广各类农业机械145288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910.0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02.38万亩,荒山造林386.68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2008年至2012年累计兑现288359.12万元。

新闻推荐

“白河模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记者王维彬

“白河模式”即以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站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以“农业110”服务为标志,以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为目的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其整合了服务“三农”的网络、设备、人员、投资...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