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迈开新步伐 绿色聚焦

延安日报 2012-10-22 17:44 大字

●本报记者杨旭春 杜方远/文

近年来,榆林市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农村环保目标,积极探索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典型,生态创建和环境保护初见成效。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榆林市立足新起点,谋划美好未来,迈出了新步伐。

治理成效来之不易

2009年以来,榆林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创格局,宝塔区、吴起县、洛川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吴起县率先在全省启动生态县建设工作,并于今年9月14日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目前,全市有4个乡镇和2个村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有13个乡镇、7个村分别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13个乡镇40个村分别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建成生态校园2个,省级绿色单位96个。

各县区统筹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省先后安排环保专项资金2760万元对70个村进行了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从2010年开始,榆林市每年投资3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今年计划增加到800万元。一批严重危及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和环境质

量得到较大改善。

据统计,建成乡村垃圾处置场209个,垃圾池181个,垃圾屋525个,垃圾台165个,在公路沿线建立了乡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农村饮水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榆林市累计投资3.27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4418处,解决了10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

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循环经济新模式,即“果-沼-畜-草-水”、“畜-沼-果”、“畜-沼-菜”等发展模式。建成沼气池14.28万口,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99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农产品58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7个。全市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基地面积17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局部地区得到有效的控制。

治理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环境治理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没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据估算全市农村区年垃圾量约为56.86万吨,年生活污水量为3411.36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处置。不少乡村出现了“垃圾围村”。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受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缺乏科学规划,大多水源地没有采取规范保护措施。农村工业污染问题凸显,随着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土壤污染问题已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污水浇灌,

使土壤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这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威胁。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其生产的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又一大问题。

科学的治理思路,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最近全市农村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吴起县召开,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令人鼓舞,标志着榆林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又迈开新步伐。

深化农村生态创建活动。启动13个生态县、144个生态乡镇、2700个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生态覆盖目标。要求各县区大力推进,巩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把生态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重点镇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市政府决定在全市33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中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到2015年所有重点镇和新型示范社区都要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和生态村。

加快推进农村污染治理。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乡镇和规模较大村庄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周边村镇的污水要纳入县城污水收集之管网。人居分散村要推广地下渗滤、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等方式进行处理。重点镇要加快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新型社区要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及处置,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对重点流域、区域和环境突出问题,设施要共建共享,降低

治理成本。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监管。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进行严格监管和治污。将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小区作为农业源减排的主要切入点,抓好“以减促治”,到2013年底,建成规模化污染治理工程65处。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无害化。

全力保障农村饮水水质安全。科学规定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制定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污染预警和防范机制,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

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推进清洁文明井场建设和“原油管输”、“污水处理回注”、“生态建设”三大治理工程措施,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督促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狠抓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强化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农村环境污染,还农村一方净土。

新闻推荐

“白河模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记者王维彬

“白河模式”即以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站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以“农业110”服务为标志,以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为目的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其整合了服务“三农”的网络、设备、人员、投资...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