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胃食管反流病如何防治? 记者 宋伟 刘晶
在胃部疾病中,有一种病因擅长“伪装”被人们称为“变色龙”,它就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多变”体现在:其症状多、易被混淆为其他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给患者造成很大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和预防这种伪装的疾病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延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名誉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驻延专家林艳博士。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种类型,其中以非糜烂性食管炎最常见。糜烂性食管炎可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出血等,有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
林艳博士说,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有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又分为:
一是胃灼热: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可放射到肩胛区、颈、耳或上臂;或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二是反流: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
三是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非典型症状有:消化道外的症状,由于反流液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进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
临床上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声音嘶哑、夜间睡眠障碍、咽炎、癔球症、牙龈炎、牙釉质腐蚀等与胃食管反流相关。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常用辅助检查手段有,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多导腔内电阻抗等。
因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相对典型症状,依据细致问诊所得到的症状如反酸、烧心,咽喉部异物感、胸痛、咳嗽、哮喘等可大致给出疑似诊断。
林艳博士说,鉴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高发国家,对于拟诊患者应给予内镜排查,尤其是症状发生频繁、程度严重、有报警症状或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内镜检查可判断反流性食管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作鉴别。
对于典型反流症状又缺乏报警症状患者可行药物(PPI)诊断性治疗,疗程1~2周,如服药症状明显改善,支持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PH检查、电阻抗检查并未广泛开展,其检查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信息评估食管功能,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适用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手术评估等。
胃食管反流病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林艳博士说,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措施有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一、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例如餐后保持直立,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cm~20cm,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二、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饮食不过饱。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食物,应避免进食使食管下括约肌(LES)压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
三、注意减少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身衣、束腰带等。
四、避免使用降低LES压的药物及影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一些老年患者因LES功能减退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如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而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加重反流症状,应适当避免。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合并胃食管反流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症状,尽量避免应用茶碱及β2受体激动剂,并加用抗反流治疗。
五、手术治疗,适合年龄较轻,手术条件好,可作为药物维持疗法的另一选择。还可以控制反流及其诱发的吸入性肺炎。但内科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需遵医嘱,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因胃食管反流病很难根治,复发率高,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是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和疾病和谐共处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郝笑娜)“多亏了汪有英大夫和刘兆英主任,在此,我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特别感谢我的主管医生...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