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水稻种到了南泥湾 再现一个最美的“陕北好江南” 记者 樊小帅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唱出了当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自力更生垦荒种地的激情和打造“陕北好江南”的自豪。延安南泥湾也成为中国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据了解,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7000多亩。
合作开启新征程
近几年,由于劳动成本过高,再加上水源等原因,有“陕北好江南”之称的南泥湾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其中成千亩水田改为旱田,水稻种植面积也一度减少到1000亩。
2019年,“北大荒”人的到来,再次改变了南泥湾水稻种植的“模样”。
2019年春天,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派考察小组对南泥湾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稻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由南泥湾提供500亩稻田,北大荒农垦集团绥滨农场有限公司自主经营管理,引进东北优质水稻品种,为开发区全域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此次合作将“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输送到了南泥湾。
“‘北大荒’人种水稻,设备好、技术高,秧苗整整齐齐,田里几乎没有杂草。你看这段时间,人家四五百亩的稻田,日常管理就用两个人。”近日,南泥湾农场72岁的老职工高怀斌说,“我们那个时候种水稻,蚂蟥多得怕人,光着腿蹚在水里,一天才能插几分田的秧苗。多年下来,不少人还患上了关节炎、皮肤病。”
一年多来,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让南泥湾人赞叹不已。
因地制宜谋发展
在此之前,南泥湾的土壤偏碱性,PH值在8以上,不太适合水稻生长。而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是酸性的,pH值是5。
合作之初,面对诸多难题,绥滨公司的技术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因地制宜,坚持“标准为首,示范为先”,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广测土配方、侧深施肥、垦埂7G减肥等新技术,不断将“北大荒”水稻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管理经验引入南泥湾。
“人家育苗、插秧、坝田、施肥、打药、排水,什么时间干什么,都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程序。咱们凭经验干的那老一套不行了,得虚心地跟人家学。”南泥湾开发区农业公司负责人说,“以前,传统方式种植水稻亩产200~300公斤,去年,人家的科学种植让亩产达到了500~600公斤,产量翻了一番。”
“样板田”孕育高品质
多年来,南泥湾没有自己优质的水稻品种,难以产出高端大米。
“没有具体的农业资料数据,适合种什么品种只能在试验中不断筛选。”绥滨公司驻南泥湾负责人徐炳钦说,2019年,他们选用圆粒龙粳31、国家一级米龙粳18进行试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今年,他们又从黑龙江五常市长粒“稻花香”系列品种中选用清香型、食味值高、糯软香弹的初香粳1号试种。
为了选出一款适合南泥湾种植的高端大米,今年,绥滨公司还试种了垦稻1762、垦香稻15998、龙洋5号等12个品种,除龙洋16号试种面积在10亩左右外,其他品种的试种面积都是1亩左右。
“我们要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的支持下,进一步拓展稻米市场,借助旅游的区位优势,打造南泥湾优质高端水稻产业。”南泥湾开发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刘浪说。
在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上,2020年,南泥湾还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实施稻鱼、稻蟹综合种养项目。项目成功后,将会带动全域推广稻渔种养模式,促进当地百姓继续增收致富。
“我们在稻田里养鱼、养蟹,发展立体循环农业,生产有机大米,努力让南泥湾稻米成为一个响亮的有机农业品牌。种好南泥湾大米,既是对南泥湾精神的很好传承,又可为全国人民展现一个最美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鉴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荣)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工作的通知》,遴...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