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丹丹

延安日报 2020-07-26 06:16 大字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家乡。古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我的家乡在延安姚店。从延河大桥顺流而下,往东20公里处,便是姚店。他西临李渠、老延安机场,毗接甘古驿、梁家河,包西铁路、210国道穿镇而过,隆隆声伴着汽笛声不绝于耳。年代久远的烽火台,若隐若现于山腰间,遗世独立、岿然不动,与新兴的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延安卷烟厂、醒目的丰源加油城遥相对望,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却也见证了他古道千年的悠悠历史。

记忆中,我会踩着长长的柏油马路,跟疾驰而过的油罐车赛跑;有时会等车极速靠近的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马路的另一端,甚至会闭上眼睛,心里默数着:一、二、三……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家乡的马路两旁各是一排密密的柏树,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从路中央向两边扩散开来,将乌黑油亮的柏油路包裹得严严实实。那虬曲苍劲的枝干直插云端,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源远流长的村镇以及在此繁衍生息的祖祖辈辈。

一方水养一方人。说起家乡,不得不提及那滋养着乡里乡亲几辈人的老水井以及那装载着满满童年记忆的井渠。

我家就住在井渠附近,背靠花果山、刘家塬,依山傍水。用爷爷的话说,就是身在福窝窝里。

天刚蒙蒙亮,早起的父亲挑担打水,勤劳的母亲浣衣洗菜。井渠里,大人们的说话声、叫嚷声,水桶与井沿的碰撞声,水泼洒出的哗啦声,交织混杂在一起,犹如一曲乡村交响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叫醒了睡眼朦胧的我。那清脆美妙的声音从早到晚,绵延四季。

小时候,我甚是好奇:井里的水怎么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是啊!它就静静地守在那里,悄无声息地喷涌着、流淌着,和风细雨般地滋养着周遭万物。

夏天,燥热难耐,大家会把活计搬到凉快的井畔上做,小孩们也喜欢围拢在井渠里玩水打闹。口渴时,喝上一捧井水,那清清凉凉、甜甜咸咸的味道,顺着嗓子眼送下去,至今滋润着我的心田,流淌于我的记忆中。

冬天,天寒地冻,井渠里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正是溜冰的好时节。爷爷抵不过我的再三央求,连夜为我赶制了一个冰车。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下面对称的两侧边缘用木方固定,将木方用粗铁丝勒紧。粗铁丝就是冰车的“滑轮”,再备上两根铁钎助力,万事俱备,只待滑行。可没几天,瞅着别人五花八门的冰车心痒眼热,我又去跟爷爷软磨硬泡、撒泼耍赖,他再一次投降于我的无理取闹,又给我做了一个加“耳朵”的冰车。即用粗铁丝环成半圆状,固定在冰车上方对称的两侧。

溜冰车,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也为这索然无趣的冬日增添了许多生机。

顺着记忆深处的蛛丝马迹一点点找寻,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山坳深处的院落,徘徊于脑畔和院子的桃树、李树、杏树、梨树、枣树间,满树的芳香,沁人心脾。密密的葡萄架下,老态龙钟的爷爷正咧着嘴、豁着牙,乐呵呵地铰着葡萄串……

家乡就像母亲的手,精心呵护我们长大。年少时,我们心高气傲,总想挣脱母亲的手,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一番;待我们过尽千帆、历经沧桑后,才终于明白: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便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此心安处是吾乡。

新闻推荐

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征迁和建设环境保障动员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杜音樵)7月24日,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征迁和建设环境保障动员会召开,会上通报了项目情况,安排部署了征地拆迁和环境...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