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怎样教育子女读书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对读书问题更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指出:青少年处在“修学储能”的阶段,更应当认真读书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否则,“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子女的读书教育。
子女的读书内容必须广博
毛泽东在给子女的信中不仅屡屡提及“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每天读书、爬山。读的是经济学。我下决心要搞通这门学问”,勉励他们趁年纪尚轻,专心学习,刻苦读书,而且要求他们读书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自然科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地理、古典文学、历史小说、诗歌等。
1954年7月,他致信女儿李敏、李讷,建议她们读《古诗选本》:“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 ”1959年8月,他致信大儿媳刘思齐,建议她“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等人在苏联学习的时候,毛泽东曾先后两次给他们购置并寄送书籍。
子女的读书内容要有所选择
毛泽东深知,人的学习追求固然必须学无止境,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因而,读书也应当有所侧重,尤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内容更应有所选择。
1940年初,他指出,“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在1941年初致信毛岸英、毛岸青告诫他们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
此外,毛泽东认为鉴古可以知今,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毛泽东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学习历史典籍,而且教育子女们也要努力学习历史。他在1941年给毛岸英、毛岸青所寄的书籍中,就有《三国志》《中国历史教程》等历史书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努力学习历史,而小女儿李讷更干脆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专门学习历史。
子女的读书要有基本方法
在教育子女们刻苦读书的同时,毛泽东十分注意为他们指出基本的学习方法。
其一,由浅入深,锲而不舍,不断积累。李讷195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不仅要认真学习课内必读书籍,而且还利用课余读一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这就难免感到压力巨大。毛泽东知悉后,于1959年12月专门致信李讷:“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十年八年渐渐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 ”
其二,要善于思考,而不要读死书。毛泽东历来提倡读书学习必须独立思考,消化理解,而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其三,重视孩子的社会实践。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在父子久别重逢的情形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让毛岸英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他对毛岸英说:“你在苏联长大,在苏联大学读书,读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劳动大学。过些时候,我给你找个校长,上劳动大学去。 ”不久,他便给毛岸英找来了 “校长”——边区劳模吴满有。临行前,他教导毛岸英:“你要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从开荒干起,一直到收获。这样你就会有切身感受到的艰辛,懂得劳动人民的伟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先后安排没有农村劳动经历的大女婿孔令华和李讷分别到北京郊区黄土岗公社、井冈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 李合敏
新闻推荐
振华造纸厂的工人在捞纸(资料照片)阅读提示《新中华报》报道说:“马兰草纸适宜印刷之用,因为它不易拉破,不易起毛,质料均匀,不起...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