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幸福滋味 ■

延安日报 2019-12-15 10:58 大字

2018年,11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宝塔区南市街道办凉水井社区调研时,提出建设“社区大食堂”解决特殊群体“吃饭难”问题。

2019年,开办15个社区“共享餐厅”写入《延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年“民生十件实事”之一。

4月25日,延安第一家共享餐厅——桥沟街道办方塔社区的共享餐厅正式营业,紧接着凤凰街道办北关街社区、南市街道办慧泽社区也相继投入运营,延安的共享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大街小巷。截至目前,延安的共享餐厅已增至10家,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便宜、可口的饭菜。对他们而言,这就是幸福滋味。而且,随着共享餐厅的逐步完善,实惠的价格、放心可口的饭菜、优质的服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共享”这份幸福。

1 寻找自己的“小食堂”

在昏暗的路灯下,刚刚下班的环卫工人刘士珍提着买好的蔬菜往家里走去。进门后来不及歇息,便开始张罗晚饭。生火、做饭,等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是她一天里吃到的第一口正顿饭。“在外面吃饭不划算,中午饿了吃一点馒头垫垫肚子,一天也就这样熬下来了。”

在刘士珍老人负责保洁的宝塔区二中一线,有几家卖面的餐馆。“一顿最便宜的素汤饸烙12元,如果每天中午在外面吃,一个月就得花费360元。”对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的刘士珍老人而言,这些钱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她不仅要拿来给患病在家的丈夫看病,还要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每天“下馆子”显然不太现实。

在工作之余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最朴实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三餐却只能“凑合”。在南桥盛泽嘉苑院内经营着一家诊所的李雄伟,每天到了饭点都是他最“头疼”的时候。开诊所的这几年,他很少有时间能回家吃饭。“一个人吃饭,点多了吃不完,点一份菜,时间久了也容易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南桥附近像李雄伟一样的经营者,依然没有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食堂。

南桥周边除了一些较大的酒楼以外,能吃到家常便饭的饭馆相对较少。在南市街道办凉水井社区工作了7年的魏鑫说:“辖区内山体人群、困难居民较多,很多家庭为了节约做饭成本,早饭多做一些,到了中午和晚上再热一下继续吃。”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凉水井社区,其他社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宝塔区委、区政府决定以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用餐难问题为切入点,创新推出了社区共享餐厅。餐厅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依托社区资源提供服务平台,引入专业餐饮公司进行运营。面向社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7类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午餐助餐服务,每餐收费5元,在经营企业保障助餐服务对象用餐需求前提下,以每餐12元的收费标准,面向社会化经营。

“我们将原来的办公场所空间优化,建成了现在的北关街社区共享餐厅,并且配置了桌椅板凳和厨房设备。190多平方米的就餐环境,40个餐位,采取错时就餐的方式,可以满足300人的就餐需求。”北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韩盼说。截至目前,宝塔区已登记在册的助餐服务对象已达到3000多人,让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食堂。”

2 共享餐厅中的“家味”

在雾气缭绕的凉水井共享餐厅里,有刚出锅的大米饭和散发着香气的青菜炒肉、醋熘豆芽、小白菜熬洋芋……这些亲切家常的饭菜,让小区居民感受到家的味道。

这是78岁的范彩英老人第二次来到共享餐厅,与上次不同的是,她今天在等自己的“特殊”午餐——软烂的米饭、清淡的炒菜,还有一碗鸡蛋汤。“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做饭很不方便,在这里也能吃到合胃口的饭菜。”

家住南市街道办的范彩英老人,平日里儿女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居住。每次买菜、做饭都极为不便,如今从家里到共享餐厅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出去走路锻炼的功夫就吃了午饭。而且在餐厅试营业期间,反馈的饭菜有点硬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这让老人很是高兴。“这里的饭做总能够照顾到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在这里吃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试营业期间,我们会征求每一位客人的意见,然后不断进行调整。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口味、口感差异问题,我们将其就餐时间错开,不同时段做不同的饭菜,以满足客人的要求。顾客的好口碑,更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餐厅包灶负责人白冰洋说。

一道玻璃门,三位厨师。在一日三餐的烹调中也建立起了顾客对共享餐厅的信任。“由于工作原因,我之前经常叫外卖,有好多次餐盒都出现了破损,食物漏到了塑料袋子里,感觉很不卫生,再加之网上频频爆出的外卖操作间脏乱差的情况,让我对外卖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现在我选择了共享餐厅,坐在餐厅就能看到后厨的情况,感觉比外卖吃得舒心多了。”前来就餐的居民王霞说。食堂的后厨是开放式的,客人在外面就能看到操作间里的情况,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放心。就餐区的桌椅擦拭得也很干净,吃起饭来心里舒坦。

“每天中午,我们至少提供4种不同的热菜、2种以上的主食和汤类。”凉水井社区共享餐厅负责人白冰洋说,在提供丰富菜品的同时,共享餐厅依然将价格控制在12元。白冰洋指着一份芹菜炒肉说:“今年猪肉价格上涨,冬天蔬菜成本也高,加上人工、水电气的开销,利润真的没有多少。”餐厅利润虽然微薄,但是食材的采购标准并没有因此降低。“采购肉类,我们买的都是质量好的肉。”白冰洋说,餐厅会一直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货,选择放心可靠的供货商,决不让自己的餐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米饭分软硬,炒菜分重口和清淡。就连早餐也推出了特色,陕北人喜欢和杂面、酸菜包子,这些传统的早餐也被搬到了共享餐厅的餐桌上。在延安的共享餐厅,像这种照顾到不同群体的细节比比皆是。

3 “小窗口”里的大民生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事物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从最初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到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餐厅……

让闲置的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平台,得到充分利用,这让人们更加公平地享有这些资源,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收入。

延安的共享餐厅依托社区现有的公共房屋资源,将过去社区活动场所重新装修,由所在街道办对内部进行改造装修,接入水、电、气、网,购置餐厨、桌椅设备,免费为经营者搭建好平台。这一“拎包入驻式”的开店模式,吸引着一些餐饮企业加入,对于他们而言,可以节省一笔开店的费用,同时也降低了经营的风险。

在餐饮行业打拼了五六年的白冰洋乐呵呵地说:“我可以不用操心店铺选址、担心开店的费用,只需要专注地做好自己的饭菜,让更多的人前来就餐。”

白冰洋对于经营共享餐厅持乐观态度,他接受了政府制定的餐费标准,助餐对象的特殊人群每天中午5元,普通群众12元,其中的差价7元不用他去担心,而由社会化自主经营和政府补贴来弥补。12月2日,位于西沟北门口社区共享餐厅正式营业第三天,日营业额已达到600多元。经营企业延安康圣餐饮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会搞好服务,努力让共享餐厅成为西沟人家门口的食堂。”

然而,由于延安市特殊的沟道狭长地域环境、老年人行动不便、个性化用餐需求等因素,导致部分共享餐厅出现了用餐人员减少、运营成本增高的现象。

针对此现象,区民政局机关支部书记郝胜利认为:“应在合理布局共享餐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经验,以共享餐厅为基点,开展线上共享餐厅服务,并探索与外卖企业合作送餐,提高共享餐厅的吸引力。”

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共享餐厅从4月份开始落地到现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群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透过“共享餐厅”的小窗口,看到的是民生大服务,社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提升。

共享餐厅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宝塔区也在不断探索,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公益慈善组织助一臂之力。7月11日,宝塔区慈善协会在方塔社区开展了“献爱心助力共享餐厅”捐赠活动,向3个试点共享餐厅捐助米、面、油300份,总价值8万元,为共享餐厅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共享餐厅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式,经营主体在承担公益事业的前提下,更应该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新闻推荐

《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

作者:赵庆云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近代史所与延安史学机构一脉相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