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的绿皮车 有人一坐就是50年

澎湃新闻 2019-12-12 22:03 大字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趟往返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和边境城市二连浩特的火车。这趟列车运行速度不快,491公里的路程,要经停20多个站,其中大部分是四等、五等小站,平均不到20分钟就要停靠一次,全程票价只有54元。草原上的城镇居民、农牧民以及通勤的铁路职工,出行都依赖这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

这是一趟穿越“寂寞之地”的火车。在旅途的大部分时间中,窗外的风景都没有人烟。很多小站只有几名旅客上下车,列车员笔直地站在车门旁边,帮他们递送行李,提醒他们注意脚下。大多数小站里也只有两三名铁路职工,几只猫狗在站台上逡巡。列车驶过,下车的旅客走向草原深处,车站职工获得了未来一周的食物供给,以及被远去的风笛声归还的平静。

9个小时,我们跟随6858次列车穿越草原。

6858次列车停靠在五等小站——楚鲁图站。

1

从二连站出发

“二连浩特”是蒙古语,“二连”意为“斑斓”,“浩特”意为“城市”,二连浩特意为五彩斑斓的城市,是牧民对戈壁景色的美好描述。

上世纪50年代,集(宁)二(连)铁路建成,随后,以二连站为中心的建筑群逐步成为二连浩特城区的雏形。二连因铁路而兴盛,从一座小集镇发展成中蒙贸易的枢纽。

因为那个年代的原因,二连站的站房体现了浓郁的苏联风格,特别是它那颇具风格的钟楼。与北京站一样,二连站每到整点都会响起《东方红》的钟声,外来者如我,听着顿觉恍惚。

除了去往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国际列车,6858次列车是二连站仅有的两趟客运列车之一。9时36分,列车从二连站启程。

2

旅客们

绿皮火车上总是有很多故事,6858列车也不例外。我们和几位旅客聊了聊——

李进波,59岁,铁路外经公司职工,家在集宁,平时在二连上班,平均每个月通勤一到两次。

以下是李进波的讲述——

我从1984年开始坐这个车,当时的车次和现在的不一样,到现在已经35年了,车上好多人我都认识。以前这边的环境比较恶劣,春天的时候刮大风,车厢里尘土飞扬的,眼睛都睁不开。现在条件好多了,外面的环境也大有改善,每年7、8月份的时候,草就绿了。

我的孩子已经成家,现在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在二连工作挺好,人少,清净,公司也很人性化,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坐火车的时候没啥事儿干,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嗑瓜子。要一起嗑不?

巴特尔,蒙古族,在石家庄做中医按摩。这次在二连老家,专门买了一些马奶酒带回河北。

以下是巴特尔的讲述——

我的名字在蒙古语里面是“英雄”的意思,我的身上流着成吉思汗的血。

我的爷爷奶奶来自乌兰巴托,是商人。当时日本兵打来了,我的阿爸看见日本兵用刺刀杀小孩,一气之下,就把那个日本兵给打死了。他会功夫,擅长飞镖。他们在乌兰巴托没法继续待下去,只好南下,去延安参加了抗日部队。后来,我的阿爸阿妈入了党,参加了革命。解放后,他们把家安在了石家庄。

我刚一出生,阿爸就去世了,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我20多岁的时候,阿妈也去世了。她一直在资助其他小孩子读书,没有留下什么给我。她是老党员,一直教育我要自力更生,多为人民做好事。这些话我都记在心里。

30岁的时候,我在二连骑马摔断了腿,没治好,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出门只能靠轮椅。后来,因为国家的好政策,我参加了残联办的技能培训,学会了中医按摩,在石家庄的一个村子里开了一家小按摩店。我这个按摩基本上是免费的,有钱你可以给,没钱也没关系,不挣钱,我也不想靠这个挣钱。我很感谢国家,在家里挂了国旗,现在就想多做点好事,我可不能为我的阿爸阿妈丢脸。

这一路上,火车站和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挺好的,帮了我不少忙,没有遭遇什么不方便。对现在的生活,我很感恩。

朱女士,呼和浩特供电段退休职工,来二连看望母亲,现在回集宁的家。

以下是朱女士的讲述——

我父亲生于江苏常州,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铁道兵,也参与了集二线的修建,之后就在大草原上扎根。我姥爷也是铁路上的,老家在太原,后来调到内蒙古这边,所以我们一家基本上都是铁路人。

我的人生就是在集二线上度过的,从5岁开始,我就开始坐这趟火车了。沿线很多车站我都待过。赛罕塔拉是我出生的地方,属于苏尼特右旗,也是乌兰牧骑的诞生地;我在土牧尔台站用水鹤给蒸汽机车上过水;在齐哈日格图站的大水塔下面有个泵房,我在那里打过泵。

在蒸汽机车时代,集二线上都是煤渣,每天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用铲子把铁道线上清理干净……哎呀,当时真是干过不少活,上夜班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儿子抱着我的腿跟我说:“妈妈,今天能不能不上班了?”我的最后一个岗位是收电费,这个活轻松一些,干了几年我就退休了。

这么说来,集二线就是我的青春呀。

6858次列车上有很多种人生的状态,我们用相机镜头捕捉了下来——

他一个人坐着,面向车窗外冬季萧条的草原景色,看了很长时间。他看到的,到底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是某种内心的风景?

在漫长的旅途中,食物和酒水是不可或缺的供养和调剂。草原上的汉子都有不错的好酒量。

车上也有一些老人,用针线缝补流逝的时间。

一幅颇具魔幻感的景象:白色的袋子里,装了一整只羊。

3

铁路上的人们

列车长王卫星,当过兵,复员后入路,成为一名火车司机。10年前,他换到列车上担任客运工作。他说,司机和列车员,一个是跟机器打交道,一个是跟人打交道,都挺忙碌。

列车员闫奕欣,1988年生,工作7年。他说旅客中有很多都是沿线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因为语言原因,交流起来有时候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列车员保持足够的耐心。

列车员王威帮助旅客上车。集二线上的很多小站站台都比较低,停车时间也短,列车员搭一把手能够帮助旅客快速乘降。

餐车长马立全推着小车销售盒饭。马师傅是吉林人,今年59岁,马上就退休了。

马立全和旅客在车厢连接处交流。这趟车上的旅客与列车工作人员很容易变得互相熟悉,车厢就像一个微型的公共社区。

餐车厨师王峰,59岁,即将退休,家在呼和浩特,祖籍山西。他对自己的厨艺比较谦虚,说不出自己最擅长何种菜式。“今天给大伙做了猪肉萝卜馅包子,要不要尝尝?”

新鲜出炉的猪肉萝卜馅包子,分量十足,味道很不错。

西里站的车站值班员与列车上的熟人打招呼。集二线上大部分都是小站,一天只有一对客运列车通过,对车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列车经停的短短两分钟,是难得的与人们交流的机会。

列车停靠在楚鲁图站。楚鲁图,蒙古语的意思是“石头地”。这座五等小站建于1953年,站舍是古色古香的庙式建筑,深居草原深处,人迹罕至。

“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过去集二线的真实写照。每年冬季,遇到大风雪天气,放牧回不去的牧民都会到像楚鲁图这样的小站避险,车站职工也会为他们提供援助。

楚鲁图站每天当班的职工只有3人。“孤独”是对他最大的考验,职工上下班和日常进出也只能依靠每天一对的“小慢车”。

4

路边风景

西里站站台上的这一景象很具有代表性。因为人少,动物成为车站职工身边亲密的“朋友”。

在德日斯图站站台,列车员与车站值班员交谈。远处的风景寂寥。

一只小猫在德日斯图站站房下轻盈溜过。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牧人,缓慢走向他的羊群。

铁路线两侧的风沙隔离带。近些年来,铁路职工带头种树治沙,不仅护卫铁路,还改善了牧民们的生存环境。

列车经过城镇,一位旅客告诉我们,那些有着蓝色屋顶的房子是别墅。

齐哈日格图站的水塔。这里是二连市区的水源地,很多年前,专门有拉水的火车在齐哈日格图和二连站之间往返,为二连市区供水。修了地下管道后,“水车”成为历史。

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风能源已成为内蒙古大草原重要的电力来源。

列车停靠在朱日和站。对,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个朱日和。子弟兵们也经常会搭乘这趟火车出行。

午后的餐车,人都不知去了哪里。此刻阳光充足,我的内心感到平静。

5

旧时光一瞥

方忠达 摄

1989年12月,集二线上的蒸汽机车牵引列车经过白音察干。

文图:林飞翼 任卫云 金熙昆

制图:王小雪

原标题:《大草原上的绿皮车,有人一坐就是50年》

新闻推荐

好家风是孩子通往成功的阶梯 市妇联、市教育局携手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众多家长细致聆听,用心记录本报讯(记者王静)近日,市妇联、市教育局在延安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