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镇镇:老产业释放致富新动能
大家干劲十足地在果园里挖通壕施基肥
果园防冻工作已准备就绪
■塬上人民的忙碌是从清晨开始的,即使春寒料峭,也依然没能阻挡果农劳作的脚步。在宝塔区临镇镇雷家村果园内,机器的轰鸣声、村民的交谈声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劳动场景。
苹果产业可以说是临镇镇的“老产业”了,如何让“老产业”释放致富新动能,临镇镇是这样做的。
典型示范显活力
雷家村是今年镇党委确定的精品果园专业村。从2016年的5棵精品树,到2017年515精品管理,再到2018年的155精品工程,雷家村是临镇镇最早一批“吃螃蟹”(发展精品果树种植)的村民,也是塬上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王军伟是雷家村的老果农,“刚开始我是种玉米,一年辛辛苦苦也收不了几个钱,有时候玉米卖不出去,连本都收不回来;后来,又开始种烤烟,种着种着收入也不行了;再后来,说是塬上适合种苹果,我就开始栽苹果树,这两年,苹果价钱越来越高,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接受能力强、思想转变快、产业基础好、管理能力优是雷家村果农的鲜明特点,村民们坚持在精细管理方面下功夫、在品种改良方面找突破、在品牌提升方面想办法,坚持以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聚焦产业后整理,深入发展品质果、文化果,以“小苹果”打开“大市场”,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雷家村成为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村。
整村推进强根基
果树精品管理激发了果农发展的积极性,但如何继续保持产业优势,成了雷家村“两委”心中的一个大问题。
村支部书记白富春心里盘算着,“单人单户不成气候,要把苹果发展起来,全村果农都要加入进来,推进精品管理。”在积极学习、深入调研、多次讨论后,村“两委”的目标明确了,“整村推进,就要这么干!”
为了调动全村果农的积极主动性,村“两委”前后召开了十多次会议,分析全村当下产业发展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果农们能理解,但接受的却不多。
“老牌”果农艾克忠第一个投了反对票,“有的园子管得好,有的园子都快成衰败园了,整村推进不成了有人高兴有人头疼的事情了嘛。”
果农意愿不强,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就挨家挨户地去家里做工作,“整村推进是让大家一起发展的好项目,咱们要的不是一个园子好,而是全村的园子都是精品园。”
最终,大家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按了手印,新思想代替了旧理念,果农的大力支持为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在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开展。为了实现最大程度机械化作业,村上先是利用大型机械将果园进行平整治理;然后引进新优果树品种进行栽培,总体方略为大苗矮化、密植,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种植效益;最后配套标准化现代果园相关设施,如防雹网、地布、防鼠网、引水滴灌、喷灌和扶正立柱等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
科技引领增动能
在王尚兴的果园,一群果农拿着手机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走近一听,原来在说“智慧果园”的好处呢。
“咱们现在种苹果的方式早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你看人家深圳那些大城市超市里的苹果,个个都有‘身份证’,扫一扫苹果上的二维码,啥都知道了。”老王兴奋地跟他的果农朋友们分享此次去深圳的所见所闻。他所说的“身份证”,正是蓬勃发展的智慧果园所实施的一项关键技术。
智慧果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将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相结合,运用农业智能监控系统,打造了智能高效水肥一体灌溉,农药、沼液自动喷洒,实时气象和土壤信息记录以及全程视频监控四大系统。
同时,利用远程监控技术,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以全程监控果实的生长采收全过程,体会果实从开花到成熟的每一个环节。消费者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享受果实贴字服务,让消费者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苹果”。
临镇镇党委书记刘催保表示,“传统种植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智慧果园是现代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让苹果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试水探路,遥而不远。”雷家村的开始只是一个起点,是临镇加快推动全镇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用鲜活实例示范引导,以典型经验互促共进,推动全镇苹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强心剂”,为农村发展挖掘“新可能”。
新闻推荐
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宝塔山街道东关街社区党总支联合爱心企业延安弓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佳节送汤圆情暖环卫工”活...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