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爱与尊重一个都不能少本报记者 牛敏

延安日报 2017-12-02 12:23 大字

1.无法走出家门

不少去过欧美国家留学的朋友说过一个奇特的现象:国外街头残疾人数量多到不可思议,地铁上、商场里、大街上,经常能够见到。

为什么外国残疾人这么多?是基因原因么?

不是。

据2015年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按当年年底人口13.75亿计算,差不多每16个人里就有一个残疾人。

但看看周围,为什么从来没觉得残疾人数量有那么多?

因为这些残疾人,根本就没法出门,所以你看不见。

就像电影《推拿》中的那句台词:盲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但是生理上的黑暗,还有心灵的黑暗——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正常人的恐惧。

饱受歧视让残疾人不愿意出门。

他们走在路上总是被行注目礼,那些或嘲笑、或猎奇、或同情的目光让他们如芒刺在背。

关于残疾人的宣传一直主打“身残志坚”的方向,经常把读者感动得泪流满面。本意是想通过宣传来为残疾人博取社会同情,从而引起更多关注,但事实上从人性化的角度讲,残疾人更怕过度的同情和怜悯。

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让残疾人没办法出门。

站在大街上一眼望过去,那些弯弯曲曲的盲道,高高的阶梯,当成摆设的折叠通道,无不是一道道高墙,把残疾人阻隔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没办法去影院看一眼热映的电影,没办法上街吃一顿流行的美食,没机会参与绝大部分的社会活动,只因为外面的一切都是为“正常人”设计的,没有他们的份儿。

用毒舌影评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罗罔极的话来说,他们渴望踏入社会,可社会正在将他们锁死。

在殷实人家,或许尚有霍金、史铁生、罗罔极、程浩,经济基础构成的底气和个人意志一起,支撑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在网络发声,对这个“以痛吻我”的世界报之以歌。

但还有更多籍籍无名的人,拖垮整个家庭却只能终日等候照料,一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在痛苦中和命运赛跑。

2.需要平等视角

去年的里约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赢得了107块金牌、81块银牌与51块铜牌,总数239枚奖牌、51项世界纪录……他们已经连续四届在残奥会上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留下了一骑绝尘的背影。

每个人都被他们的精神感染着,觉得残疾人运动员太伟大了,克服身体障碍才获得这份成功。这时候的我们,除了赞扬和感动,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说,人们对残疾人的印象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能突破极限、有所作为的残疾人往往被当成“超人”,人们为他的故事唏嘘惊叹;而一般的残疾人群体,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常常在生活中被投来五味杂陈的眼光。“其实,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对待。”他们不断克服阻碍,也是为了像健全人一样生活。

法国电影《无法触碰》里,瘫痪在床的富翁菲利普炒掉了多位体贴入微的看护,唯独留下了又粗鲁又粗心的黑人伊德斯,并与其成为一生挚友。

很多人不理解,菲利普却这样答复:“我就是要这点,没有同情、没有怜悯。”

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曾有过一位失去双臂的选手,叫雷庆瑶。3岁那年被电击致失去双臂,她却克服困难,学会用双脚穿衣、做饭、吃饭、写字、缝补衣裳、骑自行车、游泳、绘画。

演讲那天的一身旗袍是她自己做的,美得仿佛是“东方维纳斯”。她分享自己的经历,并没有过多地说起残疾后的困难,印象最深的是她说朋友外出游玩,都习惯性给她带礼物,有次朋友看到一个很漂亮的手链给她买回来,兴奋地送给她时,才满脸歉疚地说,“呀!我忘了你没有手臂了。”雷庆瑶一直笑着,她说那个时候她很高兴,因为朋友完全把她当健全人看待。

残疾人本不是为励志而生的,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部分也不是那份残缺,而是为了弥补残缺不断努力、不断超越的状态。

3.渴望忘记残疾

延安市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14.1万人,而能够帮助残疾人顺畅参与公共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当台阶成为难以翻越的“高山”,公交车成了登不上的“宇宙飞船”……其间的酸甜苦辣,残疾人只能默默承受。

翻开2017年政府为残疾人办的十件实事:“量体式”残疾人就业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社区康复示范站建设……我们可以看到,延安正在努力。比如,帮助残疾人家庭进行“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无障碍改造,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居家生活的障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再比如,“量体式”残疾人就业扶持,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经济补贴,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残疾人给予扶持,对工作能力强的残疾人进行就业安置,对工作能力弱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帮他们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唯有尽可能便利残疾人,才能最大程度缩小其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

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身体的障碍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设施得以克服。而心灵的障碍,则需要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关爱残疾人,但要懂得关爱并不是怜悯,也不是施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帮助,才是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彼此融合的社会基础。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谐程度、温暖尺度,不仅是看她有多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不仅是看她的道路有多宽阔、车流有多滚滚、夜晚的霓虹有多闪烁、人们的夜生活有多丰富,还要看她和在这里生活着的人们对待残疾人的心态和举措,看这里的残疾人是否能够走出角落,见到阳光,是否得到尊重,是否体会到眷顾,是否感到平等,是否有机会参与,是否能够共享,是否进出从容,是否面对大众常常口舌生津,甚至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残疾人,就如每个健全人犯不着花心思每天去想自己是不是一个正常人一样。

这是残疾人的理想状态,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姿态。

新闻推荐

两车高速路相撞 受困两人被解救

本报讯(记者高瑞)近日,延川往延安高速公路方向田家塬道隧口处,两辆汽车相撞,车中有两人被困。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将被困的一男一女成功救出。事发地距离县城约40公里,延川消防中队官兵迅速出动前往处置。...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