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革命圣地的颂歌, ———读信天游《延安行》

烟台日报 2017-10-27 08:46 大字

□王永福10月20日,烟台日报《半岛》副刊上发表的新诗《延安行》,内容健康活泼,形式新颖,是对革命圣地的一首颂歌,耐读有味。

《延安行》只有六个诗节,是一首记游诗,作者运用多彩的笔触,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新变革,新生态,富有创意。

陕北延安,是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神经总署和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党的号召从这里发出,传递到各地;无产阶级的新生力量,经过短期培训,从这里出发,开拔战斗的一线。延安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摇篮,全国向往,世界注目。

新中国诞生,历史进入新时代,革命圣地的变化,备受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成为文艺家倾心创作的题材。上个世纪中后期,诗人贺敬之怀着赤子情,创作了长诗《回延安》,表达了对革命老区的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延安母亲换新衣”。作者用诗的语言,告诉人们,“延安滚滚喊前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获得新发展,全国人民阔步奔小康的新征程上,圣地延安的今天,依然吸引全国人民的目光。恰在十九大召开之际,烟台诗人朱相如,通过《延安行》这首短诗,形象地描绘了延安人民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从高速公路踏上了朝圣的目的地,渐入佳境。呈现在眼前的是“翠格盈盈的山”和“清洌洌”延河水,“稻花花香过苞谷谷又甜”的“金银川”,“崖畔”上挂满了红艳艳的苹果和“狗头枣”,如今的延安,天蓝水清山披绿,到处金山银山花果山,见到的是“兰格格新衣衫”的延安人,行走在富裕幸福的金光大道上,喜迎全国各地前来旅游参观的人群,“米酒酒醉了朗格旅游团”。诗人通过想象,精心构思,选择象征延安的宝塔山、延河水、枣园的灯光和杨家岭的红旗等代表性物象,营造出诗的意境,给人以艺术美感。

《延安行》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令人深思,产生情感共鸣,无论从时间上和内容方面,都可以看作上个世纪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的续篇。尤其是这首诗发表在十九大召开之际,恰当其时,寓意深远,告诉人们,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奔小康和绿色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新辉煌,可喜可贺!

在诗的表现形式上,诗人采用了“民歌诗体”,借用和吸收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通过一句句迭字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同表现陕北变化的地域内容吻合,相得溢彩。

当然运用信天游民歌体写诗,朱相如不是首创。前辈诗人李季首创了信天游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之后,贺敬之同志的《回延安》是第一个用信天游民歌体写诗的,并且大获成功,成为经典之作,被选入典藏版《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之中。

不过今天阅读朱相如创作的信天游《延安行》,依然有耳目一新之感,清新活泼,给人以美感。笔者认为,这首小诗同前不久侯严峰同志发表在《半岛》上的散文《我的时政老妈》一样,都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佳作,值得为之点赞。

新闻推荐

延安市首个3D打印数字骨科实验室在市人民医院建立

本报讯(通讯员高小娥记者王锋)10月21日,在“第二届陕西省数字骨科年会暨3D打印骨科临床应用高峰论坛会议”上获悉,延安市首个3D打印数字骨科实验室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建立。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