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挑选秘书的重要标准
毛泽东,好学勤思,博古通今。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是“须有学问”。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几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注意并获得任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为助手。
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觉得“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调胡乔木当了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读了大量理论著作和文献,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写的,写得不错。 ”胡乔木文字能力出色,逐渐成了“中共中央大手笔”。
陈伯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秘书,是因为陈在延安的一次座谈会上较为有特色的发言吸引了毛泽东。当时,会上对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争论,陈伯达的发言较好地阐述了孙中山的思想。陈伯达刚发言完毕,毛泽东就站了起来,高兴地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散会后,毛泽东就把陈伯达留了下来。晚上,毛泽东请美国客人吃饭时,又邀请了陈伯达。席间,毛泽东与陈伯达关于古代哲学的讨论,使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这一天,成了陈伯达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一支笔”。
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因1942年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看后,颇为赞赏。虽然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但毛泽东从中看出了作者较深的中文功底和敏锐的思想。此后不久,毛泽东就把田家英调来当了毛岸英的语文、历史老师,后又经过几次特殊的“面试”,毛泽东便正式选调田家英做了自己的秘书。
毛泽东喜欢吟诗作赋、泼墨挥毫、博览群书,也希望身边人员能经常与他交流心得。秘书受他的熏陶,也都被培养出广泛的兴趣爱好。 1960年代,胡乔木因病疗养而离开毛泽东多年,在休养期间,他开始学写古诗词,并将习作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因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故而忙中偷闲,对胡乔木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帮他逐句修改”,如此书信来往不断。胡乔木曾说:“《词十六首》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 ”这件事,还引起江青的不悦:“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
陈伯达与毛泽东共同的爱好在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兴趣。陈伯达曾讲授过先秦诸子课,擅长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而这正是毛泽东当时思索的热点。 1930年代,陈伯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曾一口气写下《墨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等文章,并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他对陈伯达说:“《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 ”借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探讨,借助于呈送文章向毛泽东请教,陈伯达与毛泽东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
田家英比毛泽东小29岁,如同子辈,但由于田家英喜欢文史,跟毛泽东一拍即合。毛泽东一读了好书,便向田家英推荐,共同的兴趣爱好,填平了他们之间年龄的沟壑。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田家英还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陆续买了上千幅清朝字画。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
毛泽东已经逝世多年了,文中提及的他的几位秘书也早已作古,而毛泽东发现和挑选秘书的过程却成为让人难忘的历史故事。
摘自《世纪风采》范市
新闻推荐
7月13日,宝塔区“老实人胖婆姨炒货零售店”经营者马周琴(左)领到了延安市颁发的第一份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延安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办理已进入“互联网+”新时代。据了解,这也是陕西省除...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