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文化人的创新之路

陕西农村报 2016-02-26 16:46 大字

   本报记者 鱼玉军

留着短发、戴着眼镜、搭着红色披肩,2月19日,把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出国门的高秋燕女士,散发着一身高雅、时尚的气息,向记者分享了她传播榆林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在许多人眼里,她俨然成为榆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头人。

勤学苦练创业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秋燕大学毕业后当了英语教师,几年后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正科级中层领导。1999年,她怀揣着对榆林地方文化的挚爱、对个人梦想的憧憬,毅然离开教学岗位,下海创办了榆林市名人风采策划有限公司,做起了广告、策划业务。

隔行如隔山。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高秋燕跑遍了榆林的大街小巷,很快熟悉了广告业的材料、设备、行情等相关知识。为了掌握广告行业及榆林市的文化精髓,她坚持阅读、学习、走访,查资料、编广告用语、写策划、搞设计,她做每一件事都费尽心思。一年下来,她阅读的书籍达三十多本。她不放弃所有的学习机会,外出考察、进修等多渠道的学习方式,让她掌握最时尚、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及时了解文化艺术新视角,新趋势。

凭着一股不愿服输的劲头,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真诚服务,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后,两年下来,高秋燕的事业便做得风生水起。她带领的团队创造了广告行业的多个“榆林第一”,收获了榆林车体广告、灯展装饰、各种大型庆祝活动的成功经验,该公司站在了榆林广告行业的最前沿。

挖掘文化创新路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十多年,高秋燕发现,在榆林市场上,对外地游客有吸引力的除了红枣、杂粮的土特产外,富于文化内涵的本地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太少了。于是她开始了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发探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这句话,高秋燕深信不疑。2012年,高秋燕又创办了榆林创意文化发展公司,研发、制作独一无二的榆林文化产品。公司确立了“传统成为时尚,创意改变生活”的研发理念,让产品的受众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也成为公司研发本土特色文化产品的主要目标。

“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创新、要与时尚结合、要物以致用。”高秋燕认为,“要不然,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就不会接受产品,传统文化也就不会传承。”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公司相继研发了榆林“古城六楼”拼图、魔方等玩具,镇北台风光艺术摆盘等陶瓷,以及“荞麦花开”、“榆林小曲”、“九边重镇古榆林”等真丝艺术文化围巾,总计有6大类近40款产品,其中有26项获得了国家专利。

该公司也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被榆林市旅游局授予“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不少文化产品被带到了法国、德国、美国和巴西等十多个国家,成为榆林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首选礼品,使榆林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了世界。2015年荷兰国王亚历山大来华访问到达延安后,该公司开发的“剪纸+羊毛毡”的手提包都被作为国礼赠送给马克西姆王后。

2015年以来,该公司率先介入榆阳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体验游项目,并着手调研榆阳区上盐湾镇“陕北500孔窑洞的活化与复兴”的项目。榆林创意文化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文化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成为榆林特色文化产品开发的先行者。

创新永无止境。2014年,高秋燕又成立了榆林市高新区深蓝科技有限公司,涉及高科技产品研发代理、知识产权代理等,引进了家用机器人、超声波智能水槽、“微缩数字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等业务,继续追逐她的创业创新发展梦想。

新闻推荐

子洲县 培训百名新型农民

本报讯(记者谭亮毛炜通讯员艾朵朵)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3月3日~6日,子洲县农广校特邀请延安市果业管理局高级农艺师、生产科科长...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