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历史永远铭记》聚焦战地医生朱宏嘉称演员需有社会责任

西安商报 2015-09-30 04:10 大字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北京中视嘉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被誉为“红色导演”的万盛华执导,罗伟、朱宏嘉、刘萌萌、高放领衔主演的革命史诗剧《历史永远铭记》日前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在被称为“抗战月”的9月,《历史永远铭记》从众多抗战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重点推播大剧。作品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角度新颖,同时体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该剧聚焦战地医生这一群体,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这一群体在抗战中的作用,剧中饰演战地流动医院副院长李宁远的朱宏嘉认为,战地伤员的救护工作丝毫不亚于刀枪对决的战士们,“大家在剧中会看到,我们医护人员同样需要冒着生死上战场”。而对于目前抗战剧繁杂混乱、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朱宏嘉也表示:“拍抗战剧跟八年抗战一样,是灵魂的戮战,每一次拍抗战剧都是一次自我灵魂的升华。”聚焦战地医生:同样是生死考验

纵观近些年的抗战剧,品类繁多、切入角度各异,但是记者发现荧屏上战地医生这一群体一方面多为女性,另一方面也很少有详细直接的描述作品。而央视一套目前正在播出的《历史永远铭记》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该剧以美国医生马海德的真人真事为蓝本进行创作,展现了抗战中奋斗在前线、同样出生入死的医护战士。

剧中,朱宏嘉饰演的战地医院副院长

李宁远因其扎实的战争经验、幽默有趣的

人物性格备受关注。朱宏嘉介绍,李宁远

在剧中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名主任,但这个人物的前史是他在抗战中“临危受命”从一名兽医转为为伤员们治病的外科医生。“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着抗战的艰苦,那个年代战士尚且文化水平不高,优秀的战地医生更是少之又少,而战地医生是保存抗战实力的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也希望这部戏能够引导大家更深入地去看待抗日战争,也希望以此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剧中,李宁远和马海德因为战地流动医院应该设置在哪里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马海德认为战地医院应该离战场尽量的近,这样才能最快速地救治伤员;而李宁远则从我军的实际情况考虑,认为战地医院应该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以便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医护人员在前线的受伤、牺牲。朱宏嘉说:“战地医生的工作同样是生死的考验,他们也需要上战场抬伤员,而且每天都要看着那么多战士流血、牺牲。对于李宁远来说,他看过了太多的生死,他明白作为一个战地医生活下来比去跟敌人拼命更重要,这是战争中无数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提炼出来的智慧。拍这段戏的时候,我是真的激动了,因为由此想到了我们那么多与敌作战的土方法也许都是这样靠着生命换来的。”感受抗战岁月:拍抗战剧也是一场灵魂的戮战从拍摄《还珠格格》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朱宏嘉直言,到现在很多观众见到他还在直喊“萧剑”,其实这些年朱宏嘉拍了很多作品,比如去年热播的《新闺蜜时代》(饰演樊斌)、《温州一家人》中的朱沪生,近几年朱宏嘉也拍摄了很多历史题材作品,《保卫延安》(饰演王成德)、《硝烟背后的战争》(饰演冯天昊)、《兵变1929》(饰演章云林)、《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饰演邓朴方)。

拍抗战剧“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历史永远铭记》在陕西绥德郭家沟拍摄,朱宏嘉说:“这是我第二次到这里了,有一种亲切感。我记得第一次到这里拍《保卫延安》,当时导演嫌我肤色太白,于是天天地晒,到最后化妆师已经完全不用再给我打底粉了,因为我比底粉还黑还土。《铭记》在10月底开机,拍戏那段时近正好是冷天,我们住的地方没有电,剧组发电都要供设备使用,也没什么好吃的,我们就围堆儿烤馒头、烤红薯、烤土豆,真像是当地人那样生活,也觉得挺开心的。我经常说,这3个月把这十年的土豆红薯都吃下了。”

而每次拍抗战戏,朱宏嘉总是会“掉”进一个状态,他说:“很奇怪,每次拍完戏回来,我都有一周的时间感觉自己回不过神儿,融不进现代生活,就一直在那个状态里面。”这种体验也让会朱宏嘉有些难受,但是自己还是无法拒绝好的抗战剧本,“拍了这么多抗战剧,我觉得最深的感受就是,拍抗战剧也是一场灵魂的戮战,每一次都是自我灵魂的提纯和升华,它总是让我回到原点去思考生命,也得以立足现在思考活着的价值。”(综合)

新闻推荐

赵正永: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建设“三个陕西”

陕西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延安精神研讨会10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省委书记赵正永、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组部副部长陈向群出席会议...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