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延安:构筑大爱之城首善之城

各界导报 2014-10-11 21:23 大字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会议间隙专程来到武警总医院,看望在京接受治疗的陕西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窦玉沛副部长为延安市副市长彭祖佑(右二)颁发荣誉牌

延安市领导姚引良、梁宏贤、冯继红、师合林、薛占海、姚靖江、祈玉江、杨霄和市慈善协会会长姚代明及企业家张平与部分被资助学生合影。

延安市东关小学学生在宝塔山下学习慈善读本

16位企业家捐设冠名慈善基金2.73亿元,省市领导和致荣誉词的先进人物同企业家合影

 □张连义 刘春玉 龚敏卓

近年来, 延安人民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54.14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69.7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681元。

伴随着延安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延安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和民营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延安市慈善协会从2002年2月成立到2014年6月底,累计募集善款(物)32275万元,设立永久性基金1000万元,冠名慈善基金3.47亿元,实施救助项目226个,惠及贫困弱势群体70万人。 在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困, 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获“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2010年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殊荣;2011年,由延安市慈善协会实施的“医疗扶贫新长征工程"慈善项目获“中华慈善奖";2012年,延安市荣获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六星级"称号;2014年8月,延安获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称号,名列全国22位,在西部省区城市中名列第一,为延安乃至陕西慈善事业赢得荣誉。

十余年间, 延安慈善事业坚持求实创新, 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党政重视、部门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慈善社会化大格局

延安市委、 市政府十分重视慈善事业, 专题研究慈善协会的会长与领导班子人选,由市财政拨款300万元作为永久基金。从2002年以来,每年财政拨款10万元用作工作经费,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市上四套班子领导总是尽量参加慈善活动,2012年8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和市长梁宏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继红、 市政协主席师合林等领导出席企业家张平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一同为38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012年2月和2013年10月,市长梁宏贤两度参加市慈善协会组织的企业冠名基金捐设会和重阳节慰老敬老活动,为企业家颁发慈善荣誉牌, 为老年人发放慰问金。 2013年7月,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灾害, 市委书记姚引良、市长梁宏贤等领导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救灾第一线,指挥救灾,重建家园,并带头捐款赈灾。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慈善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慈善协会等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资助贫困学生领导小组,形成慈善助学的联动机制。市上涉及慈善公益事业的残联、统战部、红十字会、工商联、教育局、卫生局、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都有专人负责慈善工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慈善社会化大格局基本形成,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突出重点、品牌效应,形成弱势救助的慈善常态化大机制

根据延安的实际情况, 市慈善协会从一开始就把“两扶"(扶老、扶孤)四助(助学、助残、助医、助困)作为慈善救助的重点, 在运行实践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延安慈善事业的八个模式,也就是品牌项目。即调查家访、公开发放、持续资助的庞永宁助学模式; 明确范围,规定标准,逐年慰问的张平慰老模式;在校孤儿,一个不漏,全面关怀的高云峰助孤模式;确定基数,留本用息,五年一轮的冠名基金模式;志愿服务,医疗下乡,慈医联动的助医模式;设立专员,广泛联系,开放合作的慈善专员模式;媒体联动,形式多样,榜样带动的慈善宣传模式;情倾桑梓,回报社会,企村共建的帮困模式。资助贫困大学生救助项目就是市慈善协会的一个品牌项目,已连续开展了11年,资助8413人,发放助学金2661.5万元。项目实施的做法和特点有四条,一是制定方案,落实两头;二是各方重视,公开发放;三是典型带动,持续发展;四是严格管理,提高公信。再如资助孤儿,由高云峰于2006年对全市在校孤儿小学生和初中生共218名给予资助,小学生每人每年4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 到2011年共发放助学金70万元。从2012年他再度资助孤儿中、小学生298名,每年发放助学金13.8万元,资助到2017年。 情倾桑梓的济困项目,15位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为新农村建设投入善款1.9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延安治平建工集团董事长张平不仅出资3600万元,帮助家乡张新庄村建成声名远扬的山村典型,村民人均收入1.6万元,被省委命名为“省级文明村",而且主动请缨,经党员选举担任18个穷村的联合村党委书记,捐款2400万元,率领18个村发展产业,五年大变样, 人均收入翻两番,达到9800元,村民过上好日子。张平亦被誉为“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品牌项目的实施,使全市慈善救助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切实实解决了弱势群众的困难。

三、冠名基金、留本用息,形成民企为主的慈善资源化大局面

拓展集结慈善资源,在实践中首创了留本用息的冠名慈善基金这种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以企业或企业法人命名;(2)时限一般5年;(3)所设基金由企业管理,不进慈善协会账户,每年提取8%交慈善协会用于实施慈善项目;(4)慈善项目根据企业意愿共同商定;(5)企业家直接参与活动,亲自发放善款,与受助对象交流、对话;(6)每年公布基金费使用情况。从2007年起,市内和省外22家企业首批设立冠名慈善基金7430万元,到2011年届满。2012年在原制定的《有限冠名慈善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正式公布实施。于2012年2月专门召开了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捐设大会,16位企业家设立冠名慈善基金2.73亿元,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市长梁宏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彪、市政协主席樊高林等领导出席, 向企业家颁发了荣誉杯和基金证书,同时邀请全市16位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的行业精英为企业家宣读荣誉词,为慈善人物呐喊助威, 成为圣地慈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冠名慈善基金的设立,使慈善救助资金有了可靠保障,民营企业的捐款成为主体,涌现出像王西林、张平、赵玉科、郝成斌、姜良东、庞永宁等许多倾情慈善,慷慨解囊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参与慈善事业时间之长,捐款数额之多,社会影响之大,在延安乃至全省都是屈指可数的, 他们犹如慈善参天大树,可敬可佩,也令延安人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深受鼓舞和感动。

四、宣传引领、媒体联动,形成家喻户晓的慈善普及化的大理念

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就是激发人的善心、 鼓励人们尽量做善事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文化,要让公众有所认识,就离不开宣传,传播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我们一直把慈善和宣传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一是慈善活动及时、 准确的宣传。对于社会各界参与、开展的每一项慈善活动,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电视、刊物、网络等传媒进行及时、准确的宣传报道,以求家喻户晓,让捐赠者满意、让受助者感动,11年间在各大报刊和电视台发表报道通讯、 消息达1200余篇(次)。及时制作专页、专版和电视片,发送捐助方,让他们的慈善奉献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二是慈善典型重点、突出的宣传。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 先后涌现出一批热心慈善、勇担责任的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贤达,市慈善协会组织专人,登门采访,撰写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像王西林、张平、赵玉科、纪斗贵、范跃宁、高云峰等慈善人物的专访报道,都在《人民政协报》、《陕西日报》、《慈善公益报》、《善行天下》、《大众慈善》等报刊分别发表,让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善行义举广为传播,2005年以来,已有21位企业家和3个企业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企业奖"、“三秦慈善奖"、“陕西十大慈善人物"、“2010陕西爱心企业"等多项称号,通过宣传表彰,在全省、全国扬名,让他们充分体味到社会的尊重和人生价值的升华;三是慈善事业整体、全面的宣传。在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编印慈善协会会刊,已编印出版发行11期,约260余万字,1700幅图片,全面、生动的反映慈善事业的历程。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人发放一册,让他们和公众对延安慈善事业有一个较为详尽的了解.每年撰写专文在《中华慈善年鉴》、《延安年鉴》发表,编撰出版《泽惠》、《慈爱放歌》、《慈心善行》等专著,由国家级出版社向全国发行,把延安慈善向全社会宣传,扩大影响。2013年9月和12月,系统反映延安慈善事业辉煌成就的大典画集《圣地大爱颂》和《延安慈善年鉴》均已出版发行。在宣传中,延安日报和延安电视台功不可没,尤其是延安日报和慈善协会联合开展宣传,通过建立机制、精于策划、突出重点、善于创新、贵在坚持、乐于奉献几方面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像无锡市公务员范跃宁,由延安日报推荐,延安慈善协会聘任其为驻无锡慈善专员,10年里延安日报对范跃宁来延慈善活动进行全程报道, 范跃宁一个人带动一座城市,促使无锡各界人士为延安慈善事业捐款(物)2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万人,开创了一条慈善与媒体合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而“慈善专员"这种模式也在全市、全省推广开来。

五、乐于奉献、严于自律,形成志愿服务的慈善多样化的大态势

各级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和充分发挥功能的组织保证,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的慈善工作者和义工队伍,没有奉献精神干不成慈善事业, 没有创新意识干不好慈善工作。到2013年,延安已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4874支,人数达167794人,其中慈善志愿者达43120人。结合实际,发挥专长,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慈善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展现了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技献技的无私奉献情怀。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从2012年以来,已为全市71所小学和36所中学赠发《慈善读本》74436册,《读本》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校园内外善意浓浓,通过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像宝塔区四中初一学生蔡维维被诊断为骨髓瘤,高额的医疗费对他的家庭是一个天文数字,学校发起“关爱风",师生们捐款62158.32元,并为一名手遭电击的学生石成成捐款69236.25元。该校从2013年9月以来,每周六上午10点到12点,出动7000余名师生,在市区主要街道打扫卫生、擦洗护栏、捡拾果皮纸屑、维护交通秩序、指引行人安全过马路,到2014年4月,已出动16万人次,志愿服务工时达32万工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获赠《读本》的学校师生志愿者达112400人,参加各类慈善公益活动69万人次,捐款捐物47万元,撰写慈善征文、感谢信3万余篇,涌现出好人好事达8万余人次。 延安慈善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退下来的各级领导同志,大家埋头工作、乐于奉献,把为大众谋福祉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乐在其中,使自己的老年人生在慈善事业中得以丰富多彩。 市慈善协会十分重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和项目运作成本, 自觉接受审计和捐赠人监督,确保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在工作中优化创新,把有限资金用到最急需救助的弱势群体上,真正起到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的作用。协会2012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局授予“全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慈善事业是最能让世人感怀、感动和感激的事业, 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是净化人类灵魂的纯洁事业, 提高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慈善的意识,开发挖掘蕴藏在社会民众中巨大的慈善资源, 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这是慈善事业的基础和灵魂。一点一滴的善事,似广袤无垠的湛绿小草,以其自身的生机盎然, 将大地铺成连天的绿野,“我慈善,我快乐",逐步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理念,把乐善好施传统美德的正能量发扬光大,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必将迎来延安慈善事业绚丽多彩的明天。


新闻推荐

壶口瀑布激发了张光年的创作灵感

罗雪村/图张光年(1913—2002)笔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