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窑洞荒村延安实验中学高二 杨凯诚

延安日报 2012-06-29 20:18 大字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仍座落着许许多多陈旧荒芜的小村庄,村里建筑除了传统的陕北窑洞,就剩方格子身,三角架顶的几座落魄的庙宇了。或许临近也有个宽敞的平台,架着长木,构成格子框架,是戏台了。

说是落魄的庙,却还比空了十几年的窑洞明净些,多些生气。因为年年都有庙会,尽管越来越不景气了,也还算是神明保佑。神仙终究是比人通灵些!

窑洞散于四面八方,或撺聚在山峦环绕的沟地,或盘距于黄土裸露的半山腰。极少数才舍得集于平坦的地方,这要么是“大户人家”的宅院,要么是公家的办公地,才敢这么气派些。

窑洞又不一致,又不整齐,旮旯里的几口土窑有塌坏的,有山洪冲毁的,有幸存的却也荒草凄凄的。却都空着,总是空着。日子久了,就孤独起来,沧桑起来。风尘仆仆地立久了,久不见人迹,久不闻人声。突然一天,就感觉到它们出奇地诡异,仿佛是暗中袭来,又是铺天卷地的压人,一点风吹草动都是阴森的,那种氛围是恐怖的。越是没人理,就越是没人理,就越是邪乎,鬼怪就在不多的人脑海中衍生出来。老人口中的传说,也许就是这样氛围中生的。成排的石窑洞就不同了,也是有荒草的,却总比土窑稀疏些,同样是孤独,却总有一股威严在,阴森就消了几分,却偶感有庙宇凝重可怖的气息,也逼着人离开。死寂混着成排规模的严气,直压得人无法喘息,急着荒忙逃开。没了人,就没了景象,没了色彩,没了声音,没了响动,没了感受。没了感知者,一切都是死的。即便是怒吼的风,或狂暴的雨,沙沙的树叶声,或唧唧的虫鸟声。喧闹重归于寂,也没什么两样。只有窑洞似乎要亘古不变地立下去。荒了也好,塌了也罢,再不动了。

这样的荒村,却总有几户人鬼魅似地居着。并且,留下的不过是几个老人。能行动的,就上山下地,用汗水淹灭寂寞;实在年迈的老人家,就倚着墙在门上坐一整天。从清晨到黄昏重复着一份份难得的明媚与一片片鲜艳的金黄,可惜再华丽也是寂静的,充斥了孤独与荒凉。每天鸡鸣犬吠,黄风扫叶就是奢侈的喧闹。傍晚的团圆与清早的分离也是默契的,不用只言片语,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晌午的山头会突然传来一声“信天游”,也是戛然而止。耐不住寂寞的人更怕热闹。多的是重归于寂,也许是从不曾喧腾。

窑洞与人同归于寂。一个村子与座座荒山同安于眠。荒芜的山,落魄的窑洞,孤独的人。这不是蕴藏意境的画,是我的故乡,我的家,被遗弃的“窑洞荒村”

新闻推荐

延安市物价局公告

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号)和陕西省《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延安市物价局决定召开万花山景区、清凉山景区门票价格决策听证会。听证会参加人已通过自愿...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