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论“有效课堂教学”

延安日报 2012-05-08 20:33 大字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我曾有过些许思考,也有点滴所得,近日又有所感,码成文字,再与大家共享。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功利的,“有效”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有效课堂教学”之“功利”,短期来说是成绩,长期来看是能力(“有效”的含义)。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就来了,良性循环也就实现了,能力提高也就不过只是时间问题。我记得200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曾经很是为学生的平均成绩不高而苦恼,一度郁郁寡欢。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她就是来自无锡锡山高级中学的阙志红老师,她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学生离开学校了,但老师的课留在了学生的心里。”说实话,我听后很受

用,它让我热泪盈眶,也让我信心倍增。现在想来,这其实正是“功利”的作用。

“有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唇齿相依。正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有效课堂教学”,但我们所在的“山”,名叫“新课程改革”。人说话有语境,物存在有条件。条件一变,牛顿的经典力学就必然发展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前面咱们说“有效课堂教学”古已有之,但“此时此刻”这一维度使它必须拥有“此时此刻”之烙印,反映此时此刻之所需。“新课程改革”,这一理念已经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单单一个“有效课堂教学”又岂能独善其身?

因此,脱离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

去谈有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可能因为缺少参照物而沦为诡辩。因为人说话总有一定的语境,而即使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其意义也可能大相径庭。比如说“同志”这个词,过去形容志同道合的人,今天却代表着同性恋者。“小姐”一词词义也有大变化。

“有效课堂教学”不排斥教师的讲。淡化教师的讲,没有错,但以为教师讲了学生学习效率就一定低下则大错特错。因为学生的学习主要靠其主动性来推动,教师的讲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且都是有效情境,学生又能自觉“入境”,岂不善哉?尤其是历史课,化繁就简、娓娓道来,让学生在片刻之间从“说书人”的口中获得史实、抽象观点,几乎成为了课堂必须。学生都识字,都有一定的理解、判断能力,不讲课,他们书翻多了,也会积累起来一定的知识。但只有讲,才能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才能让死了的历史活过来。

延安市第一中学贾重军

新闻推荐

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运通工贸有限公司从即日起注销望债

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运通工贸有限公司从即日起注销,望债权、债务者从见报之日起45日之内前来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不办,后果自负。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