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文忠在果园里查看苹果生长情况提起山地苹果王文忠总

延安日报 2012-01-13 23:13 大字

王文忠在果园里查看苹果生长情况。提起山地苹果,王文忠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然这些不长粮食的山峁上栽果树能赚来大钱,为什么不少种些粮食,多栽些果树?

在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中,王文忠的措施很硬,甚至不近人情。刚开始,一些习惯于种粮的农民不接受,不愿在地里栽果树。对于这些人,王文忠的做法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要求户户栽苹果,建果园,坚决不栽的,就进行土地调整,把地让出来让别人栽。如今的许多苹果产业大户,当年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才栽上的果树。

对于干部,王文忠要求必须做到“三个一”,即:一把剪子,一把锯子,一片园子。“三个一”看起来简单,其实要求不低。“一把剪子、一把锯子”,是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变成苹果种植技术上的行家里手,指导农民把苹果

务好。“一片园子”,是要求每个干部要在村上建一个示范园,起好引领和带动作用。事实上,许多农民正是抱着“干部都在村上弄果园,看来栽苹果能挣钱”的心理,才下决心建的园子。

本报记者杨旭春高翔

王文忠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当年建的园子至今还在,他交给了两人都是残疾人的二妹妹和二妹夫管理,一年收入十几万。

从1993年到1997年的五年里,柳林镇的苹果面积由最初的8000亩,激增到32000亩,成了名符其实的山地苹果大镇。

断梦

在宝塔区,王文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这很大可能是缘于他吃钢咬铁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作风。

上世纪90年代初,宝塔区的农业仍然以

种粮为主。春耕时节,区上领导下乡检查工作,领导希望看到热闹红火的早播玉米现场。而王文忠却带领干部群众在苹果地里忙活着。柳林镇只有一项主导产业,那就是山地苹果。

1997年12月27日,王文忠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

那一天,王文忠正在克来沟的山上,组织16个村的村民栽果树,传来消息说,他被免去了柳林镇党委书记的职务。

离开柳林镇,王文忠是一千个不情愿,倒不是留恋镇党委书记这个职位,而是因为柳林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正到了关键时期,他担心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山地苹果产业因人而废。

在宣布任免的会上,即将离任的王文忠殷殷地嘱托继任者:柳林的山地苹果千万不能放松,树已经栽上去了,一定要管好啊!

他告诫几位前来送行的村支书:果树一定要管理好,管得好便罢,管不好,我终有一天要回来的。

人坐在区水利局局长的位子上,心却在柳林山上的苹果园里。任区水利局长的五年里,每年他都要多次回到柳林,到山上的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当区水利局局长时,对柳林果园的水利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以至于有人说他是柳林镇的水利局局长。

2002年5月的一天,王文忠来到柳林镇高坡村山上的一处果园里。当他看到果园因为管理不到位,一些果树已经开始枯死的时候,心里难过至极。他多想再次回到

柳林镇,把这里的山地苹果产业重新抓起来啊!

机会终于来了。

2003年底,区上对各部门及各乡镇领导班子进行重新调整。按照最初的意见,计划安排王文忠到农业局任局长。心里牵挂着柳林苹果的王文忠找到区上主要领导,表达了自己想重回柳林镇的想法。

“我要再不回去,柳林的苹果树就快死完了,我真不想让我辛辛苦苦栽下的果树,最终变成一把烧火柴。”说这话时,王文忠的眼泪都快急出来了。

可领导考虑到王文忠是柳林人,熟人多,亲戚多,怕他重回柳林后不好开展工作,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归心急切的王文忠不断找领导谈,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领导,被重新任命为柳林镇党委书记。

2003年12月26日,离开柳林镇整整五年的王文忠重回家乡。

离开五年,当年栽的果树已残败了许多,柳林成为一个畜牧大镇,全镇存栏羊子多达22000多只,而且大多都在偷牧。偷牧的山羊不但与当时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抵触,也大大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羊与果是一对矛盾,必须舍弃其中一个。要想发展山地苹果,羊是绝对不能留的。王文忠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这两万多只羊子。他给全镇干部和各村村支书、村主任下了一道死命令:或杀或卖,一个星期之内必须把羊全部处理掉。命令下达的几天里,柳林到处是宰杀羊子的刑场,到处是羊贩子和贩运羊子的车辆。一个星期后,全镇的22000多只羊只剩下260只。

“三个一”作为对全镇干部的硬性要求,重新被提了出来。懂不懂苹果管理技术,会不会抓产业建设,能不能化解村级矛盾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成为衡量一个干部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的标准。王文忠说,作为一个乡镇干部,不入村子,不进园子,不近距离接触群众,不想方设法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你说的再好,群众是不会信赖的。

圆梦

从2003年12月到现在,8年过去了。“8年啊,人一辈子能有几个8年!”王文忠感叹。

8年时间里,艰难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厚了回报,柳林镇的山地苹果总面积达到5100亩,其中挂果面积2.6万亩。2011年,全镇山地苹果产量达到8000万斤,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6亿元。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9520元,苹果占到了6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柳林的山地苹果响誉全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山地苹果第一大镇。

2011年,苹果采收时节,柳林镇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新茂台村张德仁的果园里,果商将34万元钱一叠一叠地码到张德仁的怀里。面对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怀中抱满了钱的张德仁脸上笑开了花。去年苹果收入上了30万元的,在柳林镇还不只张德仁一家。

靠着苹果,柳林人富了。他们不但衣食无忧,解决了看病难、上学难,有的还购买了小汽车,在城里买了楼房。柳林的群众由衷地感叹:“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全凭了王书记!”

可王文忠并不满足,对柳林山地苹果的未来,他想得更高,看得更远。未来如何发展?他提出了“五五六一”路线图,即树立五种意识:有机意识、精品意识、防灾减灾意识、专业化意识、宣传意识;确立“果、畜、沼、窖、网”五配套;推行大改形、强拉枝、有机肥、扩返坡、恒温库、贴文字六大技术;每一颗苹果都要达到甜、红、大、正、贴字,装入高档礼品盒,进入高端市场。

王文忠说,苹果一定要大,“有人说,苹果太大不好,一个人一次吃不了一颗。一个人吃不了不能两个人吃?如果苹果长到南瓜那么大,我可以一颗卖一万元!”

苹果进超市,也是王文忠一直思考的问题。要想进超市,没有冷库不行,他们计划建十座冷库,目前已建好了两座。

“二十年了,我的这台山地苹果戏唱得特别长,也特别难!”尽管难,但王文忠义无返顾,难以停下前行的脚步。

1992年10月,王文忠担任了柳林镇党委书记,他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延安市(今宝塔

2011年12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了宝塔区柳林镇党委书记王文忠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一间石窑背上的薄壳砖窑。窑里没有暖气,屋角架着铁炉子。寒冬腊月,屋外滴水成冰,室内却也寒气袭人。尽管主人不时用火钳捅捅炉子,温度好象总也升不起来。

就在这间冷得几乎握不住笔的寒窑里,王文忠向记者讲述了他二十年来艰难曲折的寻梦历程。

这个梦,就是他几十年里总也无法割舍的山地苹果富民梦。

就在这间冷得几乎握不住笔的寒窑里,王文忠向记者讲述了他二十年来艰难曲折的寻梦历程。

这个梦,就是他几十年里总也无法割舍的山地苹果富民梦。

那还是20多年前的1990年。那时,王文忠已是柳林镇的镇长。那一年,柳林镇的一个村发生了一起集体哄抢承包果园的事件。

该村一处山上的一块面积不小的集体果园,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承包给了村上的一户村民。

大集体时期,集体果园是“众人的老子没人疼”,管理粗放,因而效益不佳。可一旦承包给了个人,该上的措施都上了,管理起来自然十分精心。

采收季节到了,谁都没有想到,这块不起眼的果园,竟然给承包户带来了四、五万元的收入。

九十年代初,普通干部的月工资也不过二、三百元。四、五万元,不要说对于一年四季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就拿城里挣工资的干部来说,也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村民先是羡慕,而后是不平:村集体的果园,为什么就只好活了这一户人?这种由羡慕而诱发出来的愤愤不平,在许多村民心中潜滋暗长,再加上少数挑头者的煽惑鼓动,于是,哄抢果园的事件爆发了。

光天化日之下的哄抢行为,公安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该抓的抓,该拘的拘,该判的判。

哄抢事件平息了。但身为镇长的王文忠心中却感到隐隐作痛。乡亲们太穷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手头落不下几个钱,甚至还要欠账。

同时,这件事又让王文忠眼前一亮:既

区)提出的产业发展口号是“粮食上山,苹果下川”,号召大上川地苹果。响应这一号召,各乡镇纷纷行动起来,大规模地栽植川地苹果,有的乡镇果园面积多达三四千亩。

柳林镇也搞,但面积不大,约有300多亩。因为在栽植川地苹果的过程中,王文忠发现川地苹果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难题:一是川地处在沟道,气温比山上低,冻花难防;二是川地空气中湿度大,苹果易患水锈病。而山地苹果在这两方面则要好得多。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王文忠认定栽植山地苹果才是百姓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其后的事实证明王文忠的选择是对的。当年大面积种植的川地苹果,后来都长成了枝条丛生、不结苹果的“扫帚树”,不得不耗费人力再从地里挖掉。

“决战十年,实现苹果富民”,这是当时柳林镇提出来的口号。围绕这一中心,王文忠开始推行一系列大胆而强硬的措施。

柳林镇全镇21个行政村共辖53个自然村。为了使山地苹果富民之策落实起来不折不扣,王文忠大胆决定,把53个自然村全部改成行政村,村村建立党支部。对于这一做法,组织部门认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王文忠却说这个做法很管用,少一道中间环节就少一道掣肘,政令和措施落实起来就顺畅得多。

新闻推荐

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2万套是年度目标任务的103.8%

本报讯(记者吴丽霞)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2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3.8%;其中1.65...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